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42字节 、 2010年10月21日 (四) 00:13
无编辑摘要
廣州城隍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編成的《太平廣記》中,記載了唐代貞元年間(785年—805年)崔煒誤衝南越王趙佗墓裡巧遇廣州城隍。<ref>《太平廣記》卷三十四。</ref>現址的城隍廟則始建於洪武三年(1370年)。清代雍正年間(1722年—1735年),經廣東觀風使焦祈年奏請朝廷,廣州府城隍升格為管轄全省的都城隍。全盛時期,該廟有大殿、拜亭、中門、儀門等建築,廟容最威,並有盛大廟會。根據劉成基憶述:
:我記得幼年觀盛大廟會:當時廟貌金碧輝煌,廟前廣場傾城集聚,各式攤檔如雲,勝於今日集市。更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是東西兩路祭神隊伍:領頭舉起長二丈寬三尺的長幡,東邊紅底黃字「番禺進香會」,西邊黃底紅字「南海進香會」,緊隨神幡的是五色旗幟,中間巨型香爐香菸繚繞,鼓樂喧天。隨後更爭妍鬥勝,番禺會有18頭醒獅,不同披彩;而南海會則是佛山飄色,以少年立在竿頭,扮成三國水滸各式英雄,做竿頭功夫,襯以八音吹樂。兩旁人群湧動,歡呼喝彩、爆竹飛紅、高歌盈耳。廟會歡樂盛況令人難忘。<ref>[http://www.gzlib.gov.cn/shequ_info/ndgz/NDGZDetail.do?id=332208 劉成基〈廣州城隍廟何日重現?〉],《南方都市報》2003年9月9日。</ref>
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該廟大殿得兩粵廣仁善堂紳董等募捐重建,是已知歷史上該廟最後一次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