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892字节 、 2008年11月12日 (三) 11:16
无编辑摘要
{{少數民族地區的道教}}
 
根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表明,道教在南北朝時期即已在壯族聚居區傳播和流行。到了近現代,廣西地區的壯族普遍崇奉道教,村村寨寨有道公。這些道公類似漢族地區散居於民間的正一派道士。道公的主要職能有打醮、替死人開路和趕鬼祭神等。做道公者禁忌頗多,開始學道法的四個月內不能下地幹農活,每逢出門都要戴上雨帽,忌行房事,也不能從欄房底下橫穿而過,從此不殺生,不吃狗肉牛肉。道公把經文讀熟了,便請親戚們來吃一餐,然後才開始供奉道公祖師的神位。年輕道公跟老道公實習一段時間,熟悉了道法科儀之後,才出師行道。得到人們普遍認可後,要送幾十斤肉酬謝師父。從此,凡有人來請去做法事,皆不可推脫,否則會有損於所修陰德。
 
在有的村莊,為了全村的平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請三個道公(一個主祭,兩個助手)舉行為期兩晝夜的齋醮法事。開壇那天,全村群眾都吃素,主祭道公穿起彩色法衣,助手穿黑衣,手持一條寫有東、南、西、北、中五方大將軍名字的三角形紙旗,由主祭道公印上符錄。符籙印好後,每家每戶各拿一張回去貼在自家的門上,防止今後邪魔闖進家宅作祟。此外,村社內瘟疫流行、人畜不寧時,也要請兩三個道公來趕鬼封村,做類似於漢族地區送瘟神的焚燒紙船的儀式。
 
== 參考資料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四卷,頁258至265。
 
== 相關條目 ==
*[[少數民族地區的道教]]
*[[土家族的道教]]
*[[毛南族的道教]]
*[[白族的道教]]
*[[京族的道教]]
*[[羌族的道教]]
*[[苗族的道教]]
*[[納西族的道教]]
*[[瑤族的道教]]
*[[仫老族的道教]]
[[Category:少數民族地區的道教]]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