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28字节 、 2008年11月11日 (二) 14:24
无编辑摘要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約15公里處,背靠西山皚皚白雪,俯臨成都千里沃野。山上林木蔥郁,四季常青,群峰環繞,狀如城廓,故有「青城」的美稱。道教將其列為 [[ 十大洞天 ]] 中的第五洞天,名寶仙九室洞天。青城山上古木參天,翠藤蔽日,澗壑縱橫,奇峰莫測,顯得格外幽邃曲深,故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盛譽。
== 簡介 ==
青城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東漢時期 [[ 張道陵 ]] 天師在蜀中鶴鳴山創立道教,鄰近的青城山即是他傳教的主要地區。自漢至今,青城山道脈繁衍,千年不衰。其間高道輩出,如晉代范長生,深得蜀人敬重,被割據成都的李雄拜為丞相;隋代趙昱,被朝廷拜為嘉州太守,在任時曾入水斬蛟,州人事為神明;唐末 [[ 杜光庭 ]] 著書多種,對道教齋醮科儀的制定貢獻甚大;清代陳清覺,創龍門支派丹台碧洞宗;近代易心瑩,道教理論造詣頗深。青城山的宮觀,清代重修後,至今基本保存完好。主要有建福宮、常道觀、祖師殿、上清宮、老君閣等。
== 主要宮觀 ==
=== 建福宮 ===
建福宮位於青城丈人峰下,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730年),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前殿奉祀晉代四時八節天地太師范長生,正殿奉祀五嶽丈人寧封真君及杜光庭,後殿奉祀 [[ 太上老君 ]] [[ 東華帝君 ]] [[ 王重陽 ]] 祖師。後殿楹柱上懸掛著長達394字的對聯,為青城一絕。
=== 常道觀 ===
從建福宮拾級而上,穿過天然圖畫坊,就來到了常道觀。因觀後有張道陵天師所居洞窟,俗稱天師洞。主要建築有三清殿、黃帝祠、三皇殿等。三清殿是常道觀的主殿,重建於1923年。殿堂正中高懸清康熙皇帝御書「丹台碧洞」匾額。殿內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道祖。三清殿前的銀杏閣旁邊,有一株古樹,傳為東漢張天師手植。黃帝祠初創於隋代,為常道觀最早的殿宇。三皇殿內供奉伏羲、神農、 [[ 黃帝 ]] 石刻像各一尊。黃帝神座前有唐玄宗御書碑,是不可多得的唐代文物。
常道觀後的混元頂上有一個天然洞窟,相傳乃張道陵天師修煉之處,此即人們所說的天師洞。洞窟的最上層有一石龕,其中供奉著隋代雕刻的張天師石像。面有三目,神態威嚴。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陽平治都功印」。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