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6字节 、 2009年7月5日 (日) 13:01
无编辑摘要
譚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學者。泉州人。幼而聰慧,博聞強記。父譚洙為國子司業,希望譚峭熟讀儒經,將來中進士。而譚峭愛好黃老諸子及列仙傳記,立志修道學仙。後辭父出遊[[終南山]],父以終南山近京都,許之。而譚峭出去後,從終南山,到[[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華山]]、[[泰山]],越走越遠,不再回家。其父馳書責之,乃復信曰:「茅君昔為人子,亦辭父學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堅,亦無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尋訪,並寄以衣物錢帛。峭一無所留,衣物贈與貧家,錢帛置於酒肆。師事嵩山道士十餘年,得闢谷養氣之術。寒暑無侵,夏日穿皮衣,冬日著單衫,或整日臥於霜雪之中,人以為已死,視之,呼吸如故。後居[[南嶽]],煉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並能隱形變化,乃入[[青城山]]不復出。著有《[[化書]]》六卷,在道教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Category:道教人物]]
[[en:Tan Qiao]]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