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5,562字节 、 2009年5月23日 (六) 10:19
新页面: 今日的台灣居民,只有少數屬於土著的中國高山族同胞,大多數是由祖國大陸的福建、廣東等省移民而來。移民們來到台灣,自然也帶來了他...
今日的台灣居民,只有少數屬於土著的中國高山族同胞,大多數是由祖國大陸的福建、廣東等省移民而來。移民們來到台灣,自然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宗教信仰。台灣群眾信仰道教非常普遍,大的城鎮建有眾多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道教小廟。據1994年12月9日台灣《中華日報》報導,台灣道教廟宇共有八千餘座。台灣的宮觀中供奉的神仙主要是天上聖母([[媽祖]])、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和[[關聖帝君]](關羽)。現今台灣有三分之一的同胞都信仰媽祖,全島共有媽祖廟500餘座。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有400餘座,供奉關聖帝君的廟宇有300餘座。下面簡要介紹幾座台灣的著名道教廟宇。

==首廟天壇==
坐落在台南市。原稱天公廟(天公是台灣民眾對[[玉皇大帝]]的稱呼),1983年改定為現名。鄭成功當年收復台灣時,就是在天壇原址上祭告天地的。此後台灣官民集資在此建廟,主祀玉皇大帝,同祀[[斗母]]、[[三官]]、[[北斗]]等。全廟建築為三進宮殿式。前殿龍柱為清咸豐五年(1855年)所造,正殿龍柱為同治年間(1862-1875年)所鏤。石材來自大陸,雕刻細密,造型古樸,堪稱精品。正殿無神像,置神龕一座,內奉玉皇大帝聖位。殿外楹柱上懸有「一」字匾,為台南古都三大名匾之一。後殿主奉三清,是道士舉行日常宗教活動的地方。每年農歷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聖誕,這里均有隆重的祭祀活動。

==宜蘭三清宮==
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道祖。1971年開工建造,1983年正殿工程正式完成。1985年成立管理委員會。1990年第二期工程 ─ 左右兩殿峻工。此後又有擴建。現在主要建築有三清聖境牌坊、三清殿供奉[[三清道祖]]、彌羅殿供奉[[玉皇大帝]]、妙羅殿供奉[[救苦天尊]]、圓明殿供奉[[斗姆天尊]]、九龍壁、回廊、文化大樓等。該廟由台灣「中華道教會」定名為「台灣總廟三清宮」。

==台北行天宮==
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創建於1943年,主要供奉關聖帝君。台灣商人以[[關聖帝君]]為保護神。一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關公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說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所以行天宮的香火一年四季都十分旺盛。

==台南府城隍廟==
坐落在台南市青年路133號。相傳為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所建,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當是台灣省首座城隍廟。台灣當局定其為二級古跡。府城隍廟的建築為閩粵式廟觀風格,方座台基,屋頂為硬山式無翹屋脊,殿牆上有泥塑彩色浮雕,龍柱、石獅、石枕等裝飾一應俱全,華麗堂皇。正殿前有拜殿和龍虎殿。正殿奉祀台南府[[城隍]],坐像垂拱,面容溫和淡泊,恩威並濟。後側有五尊大小不一的鎮廟城隍。陪祀的有七爺立於左側,八爺立於右側。另有二十四司和文武判官等塑像。城隍信仰自唐代以後在中國社會就已相當興盛。明時對祭祀城隍已定禮制,形成天下城隍、都城隍、府城隍、州城隍和縣城隍的神位等級體系。該城隍廟的等級為府城隍。

==高雄道德院==
坐落在高雄市三民區金獅湖畔,由郭騰芳道長於1960年發起修建。當年建成主殿供奉三清道祖。此後陸續建成前殿、中殿、後殿。前殿名太極聖殿,主祀[[玉皇大帝]],陪祀[[南北斗星君]]。中殿名無極殿,供奉[[太上道祖]]。後殿名萬神總元殿,神龕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三清和玉皇大帝,下層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和北極[[紫微大帝]]。整座宮觀巍峨壯觀,前臨碧波粼粼的金獅湖,後依鐘靈毓秀的獅子山,建築採用華南式,檐上剪粘繁复精細,廟中雕作彩繪,皆有可觀之處。

==道士==
台灣的道士大多屬於[[正一派]],也有[[全真派]]、[[武當派]]、[[崆峒派]]的。不過,無論屬於甚麼派,台灣道士多係居家道士。台灣的道教組織主要有台灣省道教會和「中華道教總會」。台灣道教宮觀在社會服務和社會救濟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建立醫院、社區活動中心、音樂中心、圖書館、民眾閱覽室、運動場、舉辦國學講座班、書法美術班、養生修煉班、舞蹈班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台灣道教的根在大陸,祖庭在大陸,近年來,台灣道教界人士經常到大陸的宮觀謁祖朝聖,並與大陸道教界共同舉辦一些重大的道教活動。大陸道教界亦多次應邀派代表團前往台灣參觀訪問。海峽兩岸道教界人士的頻繁交往和交流,這對於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對於弘揚道教文化,都是有益的。

==參考資料==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四卷,第538至568頁。
#李養正著:《當代中國道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第180─196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1707─1708頁。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