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25字节 、 2009年5月7日 (四) 16:33
无编辑摘要
元宵張燈不僅是一般地觀燈,同時也是民間娛樂的大集萃。還在宋代,杭州城在「家家燈火,處處管弦」的夜景中,各式表演一應俱全。「姑以舞隊言之,如清音、遏云、掉刀、鮑老、胡女、劉袞、喬三教、喬迎酒、喬親事、焦錘架兒、仕女、杵歌、諸國朝、竹馬兒、村田樂、神鬼、十齋郎,各社不下數十。更有喬宅眷、旱龍船、踢燈、鮑老、駝象社。官巷口、蘇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裝鮮麗,細旦戴花朵口肩、珠翠冠兒,腰肢纖裊,宛若婦人。府第中有家樂兒童,亦各動笙簧琴瑟,清音嘹亮,最可人聽、欄街耍戲,竟夕不眠。」這些娛樂形式,有的已經不易弄清其詳。大要說來,是以歌舞、雜技和戲劇為基本內容。其中所謂「喬」,是指裝扮。家樂童兒,是富家養在家中的歌舞樂隊或者演員。到了明清時代,又盛行焰火。清代,顧裕《清嘉錄》卷一說,元宵節時,蘇州「各鄉社廟,或放焰火,有集數十架後庭,次第傳爇(ruo4,又re,點燃),媚神以為樂者。」從這些記載看,元宵本意在紀念宮中祀太一故事,後世的主要內容是慶祝天官誕辰,但實際的用意卻是以「媚神」的名義來娛人。這種傳統一直保留至於今,每屆元宵,便成了燈的盛會,民間娛樂活動的展覽,全民歡度的良宵。
==註釋==
<references/>
[[Category:民間崇道]]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