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字节 、 2019年6月27日 (四) 11:03
无编辑摘要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道教主要經典之一。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據《史記》說,作者為春秋時周守藏室之吏(掌管圖書的史官)「老子」。舊題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 [[ 德經 ]] 」,故名《道德經》。東漢時,隨[[黃老]]道的產生,《道德經》已演變為道教的經典,[[張陵]]、[[張魯]]的[[天師道]]即以《道德經》教誨道徒;並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觀點解釋《道德經》。
以後從魏晉至隋唐,歷代都有道士詮釋闡發其義旨。據唐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統計的六十餘家中,多半為道士,有的明理身之道,有的明理國之道,有的以道德為宗,有的以非有非無為宗,有的以重玄為宗。其中老學[[重玄派]]成為當時頗有影響的一個學派。宋代以後,道教對《道德經》的詮解走向集注化,彭耜的《道德真經集注》集宋代注者二十家。現存於世的《道德經》注解其中有多種收入《[[正統道藏]]》,從哲理、內外丹、[[易數]]等多角度加以詮釋,為研究道家與道教文化的瑰寶。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