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 |author=程樂松 |publisher=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series= |isbn...”
{{Book
|name=身體、不死與神秘主義:道教信仰的觀念史視角
|author=[[程樂松]]
|publisher=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series=
|isbn=9787301279168
}}
==內容簡介==
對道教的學術研究興起於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這百餘年的傳統中,道教的文化形象逐漸被固化為迷信、愚民實踐、缺乏宗教傳統的神聖性及缺乏原創性等,這些刻板的印象嚴重低估了道教的文化價值。本書從觀念史的視角入手,聚焦於神秘主義、身體、不死這三個核心概念,從中國傳統思想觀念及生活世界出發,詮釋了道教在中國人的日常及信仰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背後的理路。這種「同情理解」的研究視野有助於彌合歷史與信仰之間的巨大鴻溝。
==目錄==
*序言(王宗昱)
*第一章:紛繁、不經與「可理解」的道教
**紛繁與不經的道教:學術敘述的挑戰
**可理解的道教:觀念史的可能性
*第二章:言道與術道:道家思想的信仰空間
**不言之教:老莊的神秘主義底色
**默契與術道:道家思想信仰空間的展開
*第三章:從政治神學到不死實踐:字宙圖景的神秘化
**時空、宇宙與天地:簡要的語義分析
**術數與天文:天地與時空的通識
**創世與洞天:道教化的神秘圖景及其信仰價值
*第四章:告別「信史」:道教歷史的敘述與詮釋
**神聖與客觀之間:道教歷史的雙重敘述
**拼圖與融人:詮釋性的歷史敘述
*第五章:融攝與排異:神秘主義的兩種向度
**神秘主義:語義學進路的分析
**不言之教:詩性的融攝
**秘而不言:排異的神性
*第六章:道體與體道:身體的雙重角色
**從概念到隱喻:道教身體敘述的思想語境
**道在一身之中
**體道:身體與生命的不朽
*第七章:病體與仙體:病理與不死之道
**醫道同源與中醫的身體觀
**身體與中國古代醫學的建構
**病與仙:道教的疾病生理學
*第八章:存思的內景:身體切近神聖
**洞徹朗照:從內景到身神
**切近超越的身體:存思術的道與理
*第九章:以身顯道:作為身體實踐的科儀
**道教科儀研究的身體視角
**程式化的身體與行動:科儀的秩序感與彈性
**以身顯道的科儀實踐
*第十章:以死長生:不死之藥的觀念與技術
**從服食、黃白到外丹:觀念的雜糅與變遷
**燒煉:儀式化與神秘化的外丹
**以死長生:信仰觀念中的丹與毒
*第十一章:鬼之仙途:陌生的焦慮與被消解的死亡
**鬼的雙重意義:陌生與死亡
**疫病、鬼祟與擊鬼:生活中的信仰技術
**仙途:咒鬼、鬼仙與煉度
*第十二章:算命:我命、承負與不死
**從宿命到我命:神秘的觀念張力
**承負與玉籍:不死的可能
*第十三章:內蘊超越的日常:中國信仰體系與道教的本土性
**秩序的神聖性:日常的超越性
**不死、禮樂與生活:道教本土性的詮釋
*結語:邊緣的紋理:道教研究的觀念史視角
**觀念史敘述的價值
**邊緣的紋理:觀念激發理解
*參考文獻
[[Category:2017年道教書籍]]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