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 |author=王卡 |publishe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series= |isbn=97875004...”
{{Book
|name=敦煌道教文獻研究︰綜述‧目錄‧索引
|author=[[王卡]]
|publishe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series=
|isbn=9787500446682
}}
==內容簡介==
甘肅省河北地區古稱隴西或涼州。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原漢族政權與西北各民族政權(如匈奴、氐羌、柔然、突厥、吐谷渾、吐蕃、田鶻等)為控制西域而競相爭奪的要地,同時也是古代中國與中亞、南亞各國相互朝聘、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多民族的雜居和中西交往的頻繁,使河西地區,特別是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成為各種文化的交匯之地,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跡。而這種多樣化的文化色彩,在宗教方面顯得尤為突出。 自漢魏六朝以至隋唐五代,河西地區存在的外來宗教,有來自南來的佛教、西亞波斯的拜火教、摩尼教、景教。這些外來宗教首先傳到中亞和西域諸小國,然後通過河西走廊傳入中原地區。但是河西地區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之處,不僅有來自西方的影響,而且也有來自中國內地的文化;不僅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響,而且也有道家和道教文化的影響。 漢魏六朝正是中國道教開始從民間興起,並逐步發展為成熟的正統宗教的時期,隋唐五代則是道教極為興盛的時代。作為在中國內地越來越興旺的宗教,道教在河西地區也有所傳播,並留下許多遺跡。近年來,關於漢魏六朝至隋唐時期河西地區道教發展的狀況,以及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道教遺書對道教歷史及文獻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已經引起許多中外學者的注意,並有許多研究成果。
==目錄==
*序
*綜述篇
**一、敦煌道教的歷史概況
***(一)漢末魏晉河北道教的傳播
***(二)北朝隋唐敦煌道教的興盛
***(三)安史亂後敦煌道教的衰落
**二、敦煌道經與一切道經
***(一)唐代道藏經的形成
***(二)唐編開元道藏拾遺
***(三)敦煌道經的文獻價值
***(四)敦煌道經的分類編目
**三、敦煌地區的道教行事
***(一)道教寫經造像及講經文
***(二)敦煌道教的齋醮法事
***(三)道士修持活動及法術
***(四)道教漢術對佛教的影響

*目錄篇
**敘例
***一、敦煌道教文獻簡明目錄
***二、敦煌道教文獻分類敘錄
****(一)洞真上清部
****(二)洞玄靈寶部上
****(三)洞玄靈寶部下
****(四)洞神及洞淵部
****(五)太玄部上
****(六)太玄部下
****(七)太平部
****(八)太清部
****(九)正一部
****(十)道教經目及類書
****(十一)道教相關文書
****(十二)其他
***三、敦煌道教文獻編號索引
****(一)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本
****(二)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本
****(三)俄羅斯聖彼得堡藏本
****(四)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
****(五)中國各省市區散藏本
****(六)日本歐美諸國散藏本
****(七)已知吐魯番道教文書
****(八)殘卷綴合編號索引
*附錄
**1. 經書抄寫監校人名及年代表
**2. 傳播經戒人員表
**3. 道觀名表
**4. 敦煌道教文獻收藏備鑒
*後記
[[Category:2004年道教書籍]]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