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340字节 、 2019年1月29日 (二) 17:24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東亞道教研究 |author=孫亦平 |publishe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series=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isbn=9787010132105...”
{{Book
|name=東亞道教研究
|author=[[孫亦平]]
|publishe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series=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isbn=9787010132105
}}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東亞道教研究的開山之作,它以比較宗教學為方法,將道教置於「東亞文化圈」中,以道教在中國大陸、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越南半島的傳播歷史為經,以神靈信仰、道教文獻、教義思想、養生修道術、醫學成就和文化形式為緯,以歷史上東亞各國人士對道文化的解讀與選擇。
==目錄==
*序
*緒論
**一、何謂「東亞道教」
**二、相關的前期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第一章 東亞道教的淵源與發軔
**第一節 東亞道教的文化淵源
**第二節 東亞道教的宗教形態
**第三節 東亞道教的「中心—邊緣」
*第二章 中國道教的發展及向東亞傳播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道教的傳播路向
**第二節 隋唐宋元道教在東亞的影響
**第三節 明清至民國道教民間化傾向
**第四節 道教在台港澳的傳播
*第三章 道教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第一節 朝鮮民族的原生性宗教
***一、神教祭祀與神話傳說
***二、箕子、衛滿與三神山
**第二節 三國時代對道教的接納
***一、道教傳入高句麗與百濟
***二、花郎道在新羅的興起
***三、內丹道在新羅的傳播
**第三節 道教在高麗王朝的繁榮
***一、太祖制定三教政策
***二、道教祭祀活動盛行
***三、積極興建道教宮觀
***四、[[內丹]]道仙脈的延續
***五、[[風水]]圖讖與[[守庚申]]
**第四節 道教在朝鮮王朝由盛而衰
***一、符策派道教與昭格署
***二、神仙傳中的仙道傳承
***三、道教的影響逐漸衰退
**第五節 富有道教特點的新興宗教
***一、「三真歸一」的大稼教
***二、道教與天道教
***三、道教與甑山教
*第四章 道教在日本列島的傳播
**第一節 道教初傳與神道信仰
***一、原始神道營造的宗教氛圍
***二、徐福傳說的先導性作用
**第二節 道教傳人日本的途徑與方式
***一、道教隨著移民潮傳入
***二、三角緣神獸鏡與道教
***三、卑彌呼的「事鬼道」
***四、道教信仰與天皇制
**第三節 道教在奈良、平安朝的傳播
***一、奈良朝對道教的態度
***二、遣唐使對道教的排斥
***三、律令制下的道術符禁
***四、平安朝對道教的受容
***五、弘法大師空海與道教
**第四節 鐮倉、室町朝與道教的交涉
***一、道教信仰的傳播方式
***二、武士道崛起對道教的影響
***三、神道學派中的道教因素
***四、道教對修驗道的影響
***五、道教與陰陽道之異同
**第五節 道教在江戶、明治朝的影響
***一、江戶學者與道教思想
***二、明治維新運動中的道教
***三、民間神道中的道教因素
*第五章 道教在越南的傳播
**第一節 道教在交趾的傳播
**第二節 丁、前黎、李、陳朝時的道教
**第三節 胡朝、後黎朝和阮朝的道教
**第四節 富有民族特色的新道派
*第六章 東亞道教的信仰特點
**第一節 內涵豐富的神靈觀
**第二節 尊[[太上老君]]為教祖
**第三節 奉[[三清]]與[[玉皇大帝]]
**第四節 以得道成仙為信仰
**第五節 星斗信仰的民俗化
*第七章 在東亞傳播的道教經書
**第一節 道書向東亞的傳播
***一、中國道教造作的道書
***二、在朝鮮傳播的道書
***三、在日本傳播的道書
**第二節 東亞道教的詩詞咒頌
**第三節 東亞小說中的道教因素
**第四節 勸善書在東亞的流傳
*第八章 東亞道教的養生修道術
**第一節 種類繁多的修道之術
**第二節 藥物養身與[[外丹]]燒煉
**第三節 內丹修煉與氣功養生
*第九章 東亞道教的醫學成就
**第一節 借醫弘道的著名道士
**第二節 簡易實用的道教醫書
**第三節 順陰陽五行的治療術
*第十章 東亞道教的文化形式
**第一節 民族特色的宮觀建築
**第二節 多姿多彩的雕塑繪畫
**第三節 敬神崇道的齋醮科儀
**第四節 上奏天神的綠章青詞
*結語 東亞道教的特點與現代價值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後記
[[Category:2014年道教書籍]]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