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5字节 、 2017年6月14日 (三) 14:45
===「道教聯合會」從籌備到成立(1960─1967)===
一九六零年,華民政務司署爲了協調香港的中國人團體與組織,每三個月便會舉行一次「傳統中國人團體與公司連絡會議」,以聯繫香港各慈善團體、宗教團體、街坊會、行會、同鄉會、宗親會、鄉事組織等,而宗教團體的會議就有「儒、道、釋宗教座談會」。座談會邀請了香港各大小的中國宗教團體,包括香港的大小道堂,以中國宗教爲中心作專題討論。在會中,華民政務司署代表提到道教團體眾多,卻缺乏組織領導,散漫難稽,因此提議組織道教聯合會,以便辦理福利事業,補助政令之不逮。這促使香港道教界在同年六月一日,在九龍基隆街龍慶堂會址開辦了第一次「道教團體座談會」,會上決定由二十七個道教團體組成「道教聯合會籌備委員會」,<ref>二十七個團體包括:萬德至善社、青松觀、忠一草堂、圓玄學院、嗇色園、通善壇、福慶堂、善慶洞、竹隱長春洞、靜室、雲泉仙館、紫霞園、抱道堂、省善真堂、心慶佛堂、萬安堂、普慶念佛社、永樂洞、龍慶堂、智園行德堂、賓霞洞、玉壺仙洞、蓬瀛仙館、大仁祥、成德堂、德教會和小樸園。</ref>正式開始籌組香港道教聯合會的準備工作。  一九六零年六月十四日,各籌備委員於龍慶堂召開第一次道教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會議,會議主席爲龍慶堂的黃石公,會議中加入了另外四個團體委員,<ref>四個團體委員為:金蘭壇、翠柏仙洞、玉霞閣和毛文達</ref>使團體委員人數增至三十一個。會上,龍慶堂、圓玄學院、萬德至善社、青松觀、雲泉仙館、金蘭壇、[[蓬瀛仙館]]、忠一草堂及[[嗇色園]]被選為常務委員。同年七月十二日,天盛堂、濟原堂和天真堂加入籌備委員會,組成共有三十四個團體會員的道教聯合會籌備委員會。  一九六四年,道教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向香港政府申請成為合法團體,於一九六七年獲正式批准該會註冊為有限責任法團,特准免用「有限」字眼,香港道教聯合會宣佈成立。同年4月,香港道教聯合會在深水埗南昌街龍慶酒家召開招收團體會員及普通會員聯歡大會,選出第一屆理事會。一九六七年五月三日,香港道教聯合會開第一次理事會會議,以籌備該會就職典禮和理事分工等具體事宜。根據一九六二年刊的《香港道教聯合會組織章程》,該會規定會員是「凡經香港社團之註冊,或華人廟廟宇登記,或有限公司註冊之道教合法團體,得參加為本聯會團體會員」。籌備委員除了先前的三十四個團體還有乾元洞,合共三十五個委員。
<br>
 
===草創期(1967─1975)===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