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香港、澳門地區道教科儀文獻==
  該道教經典文庫收錄了多本香港和澳門的道教科儀本的電子檔。 香港和澳門的道教科儀傳統,主要是二十世紀初從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祖壇傳來。例如香港[[蓬瀛仙館]]和[[青松觀]],其著名的超幽科儀本 [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42008#page/1/mode/2up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基本上是從[[廣州三元宮]]同治元年(1862)[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43350#page/1/mode/2up 《濟煉全科》]的刻板而來的。至於大多數供奉呂純陽祖師的道堂,其使用的[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39824#page/1/mode/2up 《呂祖無極寶懺》]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由南海縣西樵山雲泉仙館傳入香港的。
從十九世紀以來,澳門地區的正一派火居道士就一直為當地民眾提供各種屬於道教科儀傳統的功德法事。澳門原屬香山縣,因此澳門正一派道士應傳承了香山縣火居道士的傳統。吳慶雲道院的創立人吳致和(道號謁元)道長於清末光緒年間,從順德遷往澳門,並開設至今已歷經四代的正一派儀式事業。2011年,吳慶雲道院第四代傳人吳炳鋕道長更以其所傳承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成功申請得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第二期的「香港、澳門地區道教科儀文獻」收集了三十五種科儀文獻於香港和澳門地區流傳的諸多清代道教科本的珍貴版本。例如,光緒十九年(1893)原版的[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39824#page/1/mode/2up 《九天大羅玉都師相呂聖真君無極寶懺》](簡稱《呂祖無極寶懺》)、同治四年(1865)廣州三元宮藏板的[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40408#page/1/mode/2up 《太上玄門早堂功課經》]及[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40507#page/1/mode/2up 《太上玄門晚堂功課經》]、光緒六年(1880)太和道院本的[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41245#page/1/mode/2up 《玉山淨供幽科》]、光緒十一年(1885)東來經閣存板的[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item/cuhk-942553#page/1/mode/2up 《青玄集要煉度施食科儀》]等。
<br>
 
==參考資料==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