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5,255字节 、 2016年1月7日 (四) 12:13
无编辑摘要
|中華道藏冊數=5
}}
'''道教義樞''',原題「清溪道士孟安排」。[[孟安排]]系唐高宗、武后時人,此書撰於唐高宗初年。原書十卷,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此書為一部闡述道教義理之重要論著。作者模仿《玄門大義》之體例,舉出道教義理名數之重要者三十七條,先以駢文提其玄要,名之曰「義」; 然後廣引六朝道經及諸法師之說,詳加論析解釋。其所舉三十七義有道教義、法身義、三寶義、位業義、三洞義、七部義、十二部義、兩半義、道意義、十善義、因果義、五癡義、六情義、三業義、十惡義、十惡義、三一義、二觀義、十三乘義、六通義、四達義、六度義、四等義、三界義、五道義、混元義、理教義、境智義、自然義、道性義,福田義、淨土義、三世義、五濁義、動寂義、感應義、有無義、假實義。 (以上 其中第五卷「 三乘 義至 」及第六卷「六通」、「四達」、「六度」、「 四等 義五 」四 原文缺 已經 失,實際只存有三十二義 作者對各條義理之解釋 ,如「淨土」、「福田」等 ,不僅多襲取佛教術語和哲理。而且其條分縷析,盡遣四句,唯立中道之論析方法,亦 模擬 佛教三論宗 的論述方式很相似 。從中可見隋唐道教 [[ 重玄 ]] 派理論吸取佛教之說而演化之狀況。全書引述六朝隋唐道書及諸法師之說近一百六十種,亦可供研究者參考。==序====序==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夫道者,至虛至寂,甚真甚妙。而虛無不通,寂無不應。於是有[[元始天尊]]應氣成象,自寂而動,從真起應,出乎混沌之際,窈冥之中,含養元和,化貸陰陽也。故[[老君]]《道經》云:窈冥中有精,恍惚中有象。又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蓋明元始天尊於混沌之間應氣成象,故有物混成也。《[[靈寶無量度人經]]》云:渺渺億劫,混沌之中。上無復色,下無復淵。金剛乘天,無形無影。赤明開圖,運度自然。元始安鎮,敷落五篇。故知元始天尊以金剛妙質,乘運天氣,布化陶鈞。致分度,自然儀象,女圖敷鎮也。《儒書經籍志》云:元始天尊生於太無之先,稟自然之炁。沖虛凝遠,莫知其極。天地淪壞,劫數終盡,而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五方凈土,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耳。其所度人,皆諸天仙聖,無量上品,有[[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炁,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存不滅。天地不壞,則蘊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凡有八字,盡道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光。光彩照曜,驚心駭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吹轉天音而辯析之。真人已下至于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矣。《靈寶經》云:元始天尊以龍漢之年,出法度人。滅過去後,天地破壞,無復光明,男女灰滅,淪於延康。幽幽冥冥,億劫之中,至赤明開光,天地復位,我又出世,號無名之君,出法教化,度諸天人。我過去後,一劫交周,天地又壞,復無光明。至開皇元年,我於始青天中,號元始天尊,流演法教,度諸天真。《度人本行經》云:自元始開光已來,至于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本際經》云:元始天尊為汝等故,權應見身,教導開度。諸未度者,為後世緣。今當反神,還乎無為,湛然常寂,不動之處。又云:自我得道以來,經無量劫,常在世間,未曾捨離。若應度者,恒見我身,運會遷移,則不能見。此劫眾生,機宜所感,當由[[道君]],而得度脫。是故我今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見我真實之身,謂言滅盡。但修正觀,自當見我,與今無異。若於空相,未能明審,猶憑圖像,係錄其心。當鑄紫金,寫我真相。禮拜供養,如對真形。想念丹禱,功德齊等。貧窮之人,泥木銅彩,隨力能辦。殿堂帳座,幡花燈燭,稱力供養,如事真身。承此因緣,終歸上道。是知元始天尊,生乎妙炁,忽焉有像,應化無窮。顯迹託形,無因無待。演法開教,有始有終。老君度人,明應象之理;太玄本際,示真寂之由;本行論其劫時,靈寶標其名號。不經穢濁,所謂清虛,是稱玄妙,豈同夫釋氏託生,終開右脇,老君出世,必從左腋乎?而悠悠之徒,未能窮源討本,所以好儒術者,但習典墳。崇真如者,惟觀釋典。至於道經幽秘,罕有研尋。既不知其指歸,實亦昧其篇目,遂乃各齊其所見,多以天尊為虛誕也。故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信哉斯言!信哉斯言!洎乎元始天尊昇玄入妙,形像既著,文教大行,玄言滿於天下,奧義盈乎寶藏。於是繫象探其深旨,子史竊其微詞,翻譯之流,實宗其要。所以儒書道教,事或相通;了義玄章,理歸其一。能知其本,則彼我俱忘;但識其末,則是非斯起。而世人逐末者眾,歸本者稀,欲令息紛競於胸中,固不可也,惜哉!莊生有言,舉天下皆惑,余雖有所嚮,庸可得乎?其有支公十番之辯,鍾生四本之談,雖事玄虛,空論勝負;王家八並,宋氏四非,赭道正之玄章,劉先生之通論,咸存主客,從競往還。至於二觀、三乘、六通、四等,眾經要旨,祕而未申。惟《玄門大義》,盛論斯致。但以其文浩博,學者罕能精研。遂使修證迷位業之階差,談講昧理教之深淺。今依准此論,芟夷繁冗。廣引眾經,以事類之,名曰《道教義樞》。顯至道之教方,標大義之樞要,勒成十卷,凡三十七條。俾夫大笑之流,蕭然悟法;勤行之士,指示玄宗。不其善乎?不其善乎?<ref>孟安排:《道教義樞》,〈道教義樞序〉,載《道藏》,第24冊,頁803a-804a。此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f> ==註釋==<references/>
==參考資料==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68頁。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