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6字节 、 2016年1月6日 (三) 09:07
无编辑摘要
|中華道藏冊數=26
}}
''' 道體論''',原題「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張薦明]]。亦有人認為此書為唐代道士[[張果]]或[[司馬承禎]]所作。宋《[[崇文總目]]》及《通志‧藝文略》均著錄此書,但不題撰人姓名,現有《[[正統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書分為〈論老子道經〉、〈問道論〉、〈道體義〉三篇,皆自設問答,闡述「[[道體]]」之義。其思想觀點及論證方法,與唐初道教重點哲學相能。作者具有無同異生化等不同角度,反覆推論道德、道物、名實、空有、假實、無名與有名、虛寂與混成等哲學範疇之相對統關係。認為道是萬物之本體,萬物與道間中有異,二位一體,即一不二。書稱:「物以道為體,道還以物為體」;「就物差而辨,道物常異;就體實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體非有非無,無始無終,妙絕形名而圓周萬類;能包萬物,能生萬物,而包無所包,生無所生,非與萬物相待者也。故道體與萬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雙非之,亦能雙是之,而非之與是,皆不得道體。所謂無名亦不得體,有名亦不得體,有無亦不得體,無有無亦不得體。「不在四者,不離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謂得者,亦竟無所得。「得無所得而不離四得矣。」此說顯然吸收佛教中理派雙是雙非,離四句,絕自非而歸無所得之辨證邏輯,書中最終以「兼忘二邊,雙泯有無」,為悟得道體之宗極玄旨。其說雖本於莊子之「坐忘」,亦有取於佛氏「雙忘」之義,是為研究唐代道教哲學之重要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9頁。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
[[en: Discourse on the Way and Its Substance]]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