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648字节 、 2016年1月5日 (二) 16:51
创建页面,内容为“'''戒律''',是道教約束自己的教徒(包括道士和一般信徒)之言論、行爲,防止道教徒違反教義思想、信仰生活和人際關係準...”
'''戒律''',是道教約束自己的教徒(包括道士和一般信徒)之言論、行爲,防止道教徒違反教義思想、信仰生活和人際關係準則的規定。這些規定一般可以區分爲三類:一是戒,即約束道教徒的規定;二是律,即約束道教徒規定的條文;三是僅僅適用於宮觀中道士的清規。東漢《[[太平經]]》中有「不孝不可久生誡」,「貪財色災及胞中誡」等道誡,[[天師道]]有「老君想爾戒」。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女青鬼律]]》、《[[玄都律文]]》等的編寫。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微旨〉說:觀看各種道戒,「無不雲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唐代[[張萬福]]《[[傳授三洞經誡法籙略說]]》,記載唐代道教已有十六種戒律。唐代[[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都有眾多戒律的規定,如「老君二十七戒」、「老君三十六戒」和「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等。明代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撰《[[道門十規]]》,從教義思想出發而對道教信仰生活的各方面提出了較爲完整的規戒。金代[[王重陽]]《[[重陽立教十五論]]》,內容多與[[全真道]]規戒有關。明清時期,全真道又有《[[全真清規]]》,[[北京白雲觀]]也有清規二十三條。當代道教宮觀多訂立一些規章制度,以發揮道戒規范道士信仰生活和人際關係的作用。
==參考文獻==
#張澤洪:〈全真道的傳戒儀式〉,《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第4期。
[[Category: 道教教戒]]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