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2字节 、 2016年1月5日 (二) 14:55
无编辑摘要
又稱求夢,是在神廟中睡下,以其時夢境為神示,由之占問吉凶禍福的方法。對夢的占問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記載。《楚辭》、《[[山海經]]》中都提到過夏后啟夢見飛到天帝那兒,得受「九歌」而歸的神話。可見上古人對夢是極其重視的,認為夢是一種預兆,或是神的某種啟示,或是顯現某一趨勢。也有人認為,夢中精神離開了肉體,便能夠和神往來,或者到達神靈世界。所以古人一旦做了夢,便要請人圓夢,即請專職的巫師或者公認的聰明人解釋夢的徵兆。
===圓夢===
是巫師的職責之一,《周禮》中有專門掌管夢占的職務,隸屬於春官大司伯。在民間則有 [[ 解夢書 ]] 出現,《[[道藏]]》中也有些零星的夢占資料,《[[太平廣記]]》收輯北宋以前的有關夢的故事達七卷之多。不過,那些資料基本上都是說夢境的靈驗,主導的傾向是圓夢,而非祈夢。圓夢可說是對夢境的消極應付,是在夢後的解釋,而祈夢則是主動的探索。它以對夢的信仰為基礎,同時又以對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菩薩,以及民間信仰諸神的崇拜為前提,企圖通過本人的虔誠禱告請求,由神靈托夢,預示吉凶,指導行動。
所以曾經是台灣也是整個中國最大的祈夢場所,稱為「指南宮」。該處原係供奉[[呂洞賓]]之處,曾有過客房八百餘間,供人祈夢時居住,接受呂祖在夢中給予「指南」。從祈夢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道教以及佛教對民間信仰習俗的指導作用。到道觀佛寺中去祈夢的大多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教徒,而只是心中困惑無從問究而期望神來指點迷津的民眾。所以祈夢只能算是民間崇道活動的表現。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