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24字节 、 2015年12月30日 (三) 12:22
无编辑摘要
== 敘事散文 ==
與道教議論散文比肩的是道教敘事散文。這類散文以描述為基本特色。道人在遊覽名山時,往往結合自己的修道感想以敘見聞。像南宋道士[[白玉蟾]]的 〈[[ 遊仙岩記 ]]〉 一開始先交代自己蓬發垂頤,黧面赤足,由瓊州來訪武夷的過程;接著寫自己拜訪雲谷君,開懷對詩的情節。當中插上這樣一段景物描寫,寥寥數筆,即勾勒出武夷山獨特的夜景圖,讀來逸趣橫生。像這種作品在道教經書總集中為數頗可觀,它們對於了解道教洞天福地的歷史沿革有一定史料價值,而且多有情趣,富有欣賞價值。
== 賦體散文 ==
除了議論散文、敘事散文之外,賦體散文在道教文學中也有一定的地位。眾所周知,「賦」在《詩經》誕生的時代還只是一種表現手法。戰國時期,賦成為一種文學體裁,但在此時期的賦並非散文,而是詩歌。到了漢代,賦轉化為散文,文人們相繼作賦,鋪采摛文。與議論散文敘事散文不同,道教賦體散文由於同詩歌有密切的關係,在遣詞造句上較注意對稱,富有節奏感。像蕭廷芝的《金液還丹賦》因採用駢文的手法,增進了藝術感染力。其它道人所創作的許多賦體散文也基本上具備這樣的特色。
[[Category:道教 ]][[en:Daoist Prose]]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