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字节 、 2015年12月30日 (三) 08:43
在往後的三年間,丘處機都伴隨重陽四出傳教。大定八年(1168年),他跟隨王重陽與[[馬鈺]](1123年-1183年)、[[譚處端]](1123年-1185年)、[[王處一]](1142年-1217年)入崑嵛山石門口開煙霞洞修練,同年隨師遷居到文登縣(今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姜實庵立七寶會。<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2c。</ref>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又隨師遷居至寧海軍金蓮堂,在八月立金蓮會。同年九月,登州福山縣(今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的三光會及蓬萊(今山東省煙台市蓬萊市)的玉華會分別成立。十月,又於掖縣(今山東省煙台市萊州市)成立平等會。丘處機同月在王重陽的帶領下,與馬鈺、譚處端、及在上一個月才剛剛投於王重陽門下的[[劉處玄]](1147年-1203年)同遊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ref>同上註,頁382c。</ref>
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陽羽化。他在仙去前對馬、譚、丘三位弟子說:「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ref>同上註,頁382c-383a。</ref>然而他對丘處機的未來亦予以肯定,謂「此子異日地位非常,必大開教門者也」。<ref>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篇》,卷一,〈王嚞〉,收入《道藏》,第5冊,頁417b-c。</ref>在重陽仙去後,丘處機亦跟隨馬、譚、劉三人修行。四人盡禮把王重陽遺脫暫時安葬於孟宗獻花圃後,回到 [[ 終南山 ]] 與[[和德瑾]]、[[李靈陽]]及其他王重陽的好友弟子會面。次年,四人居於劉蔣庵(今陝西省戶縣[[重陽萬壽宮]])並修治葬所,並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回到汴梁,將王重陽的仙柩帶回歸葬於劉蔣庵。四人在翌年一直於當地為王重陽居喪守墳。<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3a。</ref>
大定十四年(1174年)八月的一個晚上,馬、譚、劉、丘四人在鄠縣(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秦渡鎮真武廟聚首,各自談論日後修行的志向。<ref>同上註,頁383b。</ref>全真道士[[史志經]](1202年-?年)在《[[長春大宗師玄風慶會圖說文]]》卷第一〈磻溪煉行〉條中引錄孫周<ref>此人應是在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在丘處機羽化後,為丘處機獻祭的南京儒學官孫周。吳章:〈祭文〉,載李道謙:《甘水仙源錄》,卷二,收入《道藏》,第19冊,頁736b。</ref>所著的《長春真人傳》,對此事有較詳細的描述: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