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字节 、 2015年11月13日 (五) 14:26
无编辑摘要
重玄學派是道教中以「 [[ 重玄 ]] 」思想注解《[[道德經]]》而聞名於世的一個學派,並非有組織的道派。所謂「重玄」,語出《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重玄派的最初形成當是魏晉玄學的產物,魏晉時孫登以重玄為宗解釋《道德經》奠定了這一學派發展的基石。魏晉以降,陸續為道教學者所闡釋,並吸取了佛教中觀思想。唐代是重玄學派的鼎盛時期,有一大批以重玄為宗的道教學者,其中以[[成玄英]]、[[李榮]]等最為突出,經他們的努力,重玄派成為道教老學中最有影響的流派,[[唐玄宗]]李隆基注釋《老子》亦採用其說。重玄派解釋《[[老子]]》有兩大特徵,一是援引《[[莊子]]》來闡釋老子思想,二是援引佛教哲學,特別是吸取了佛教[[三論宗]]和[[天台宗]]的思想闡發老子玄理。這就發展了道教的教理教義,使其更具思辯性。另一方面,重玄派也給佛教思想以影響,如三論宗的著作中即多次提到「玄」和「又玄」的概念。重玄派注重玄理思辯,在隋唐佛道的理論之爭中,多由重玄派人物代表道教方面參加,重玄派也因此在當時道教中佔重要地位。直到唐末五代,蜀地尚存較濃的重玄之風,但重玄派整體上已趨衰微。南宋時邵若愚、董思靖等解老,都明重玄之義,宋代道教一些《老子集注》中大量引重玄學說,此其遺風。
==參考資料==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