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755字节 、 2009年4月3日 (五) 11:37
新页面: ==概說== 文化院是一座廟,亦是一間學堂,更是一個服務社會人群的善團體,以道家的哲理為依據,以鸞理為教化渡世的工具,以「敬神不求...
==概說==
文化院是一座廟,亦是一間學堂,更是一個服務社會人群的善團體,以道家的哲理為依據,以鸞理為教化渡世的工具,以「敬神不求神」、「問神必有道」、「教育世人」、「培養人才」為宗旨,透過宗教的熱忱來實現濟世渡人的理想。

==沿革==
文化院創立於1962年,以集善堂為開基之始,創設人為[[蔡文]]先生。蔡先生於高雄市至炎堂獲得神靈汶羅清水祖師啟示,授「正筆」學成後,便與同修沈石玉、陳天合、郭啟彰及黃石珠等人,以集善堂為名,於高雄市新興區祖師廟創設鸞堂,其時神靈極顯,遠近皆聞,求教受道者愈來愈多,奠定了文化院的根基。

1963年,將集善堂加冠為文化院,1969年,遷往民生二路四十四號現址。數年後,全體院生集資斥建為四層樓宮殿式建築為文化院總院。

文化院總院於1974年落成後,經蔡文先生召集,成立管理委員會,向政府登記立案。其後院務日繁,適有院生捐出高雄縣大樹鄉鐘鈴村將近三甲的山坡地,遂籌建文化院玄華山天壇,經過七年,於1982年落成。1984年完成天壇二座九龍肚之工程。

==組織==
管理委員會內設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二人、委員十二人,常務監察人一人,監察人四人,均由信徒大會選舉產生。信徒大會為文化院最高決策機構。院主兼任主任委員之職,對外代表文化院,對內管理院產、督促院務的推行,裁決院務事項,並對信徒大會負責。另編副院主三人、理監事若干人,綜理內外行政和教務的進行。

另設宗教研究部、傳道佈道部、祭典部、慈善會、總務部、聖書出版社、《關係我》雜誌社、文化院訊月刊社、進德修叢漫畫月刊社等各工作單位處理事務。

==教義==
以忠、孝為本旨,並以道教行俠義、救人救世的精神,提倡道德、發展人性,訓勉全體院生,勿因利己而害人。

==文化院院徽的意義==
#五環連結 ── 表示五教聯繫,必須互助,才能將眾生循天理度上彼岸。
#五環平行 ── 五教平等,沒有那一教高於那一教,所以五環沒有高低。
#五環連結的正中央 ── 形同「文」字型,即代表文化院的「文」字。
#五環連結中的與相叉間有樹葉似的型體,其表示樹葉散播化育,代表文化院的「化」字。
#五環一體峨立,謂:五教一體,由五個方位組成,成為院制,即文化院的「院」字。
#五色意義:黃色代表「中央」,以五行分之,即為「土」,以教別之為「道教」,以五常分為「信」字;青綠色代表「東方」,屬木,代為「儒教」,為「仁」字。白色代表西方,屬金,代為「釋教」,為「智」字;黑色代為北方,屬水,代表「耶教」,為「禮」字;紅色代為南方,屬火,代為「回教」,為「義」字。

==建築及供奉神祇==
文化院由總院、五堂及天壇組成。總院是一座四層樓的宮殿式建築物,是總辦公室的所在。一樓供奉[[孔夫子]]神位;二樓是扶鸞殿及打坐道場,供奉[[關聖帝君]];三樓供奉[[觀音大士]]、[[斗姥天尊]]及[[六十太歲]];四樓供奉的主祀神,是專擅醫術,一生以救世濟人為職志的[[汶羅清水祖師]]。

==宣道==
以多樣化的形式推廣宗教教育,如扶鸞式的教育、與北京大學創辦道教研究所、主導成立聖賢研究會、長期開辦日語班、國樂團,舉辦編採研習營、生活美學營、暑期夏令營等。定期舉辦諡功祭祖,不定期舉辦超渡亡魂、弭災化劫的活動,組織遊鸞團、誦經團、士女團與其它鸞堂交流。另有免費的靈療定神、義診、收驚調靈服務。社會服務方面,積極參與救災及公益活動。

==出版刊物==
《關係我》、《文化院訊》

==地址==
台灣高雄市民生二路44號(886-07-2813436,2821723)

==相關機構==
#[[文化院天壇]]地址:台灣高雄縣大樹鄉鐘鈴村88號之6(旗楠公路旁)電話:886-07-656-2501,6562152
#[[汶羅書院]]地址:台灣高雄市左營區大順一路91號4樓之6(龍華國中旁)電話:886-07-3150553,3150554傳真:886-07-3328349
#[[南海堂]]地址:台灣高雄縣仁鄉竹後村水管路15號126號電話:886-07-3519259
#[[台北文化三清宮]]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二段39巷2弄3號4樓電話:886-02-23515151,23515757傳真:886-02-23517899
#[[三清書院]]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二段39巷2弄1號2樓電話:886-02-23219756
[[Category:台灣]][[Category:宮觀]]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