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思瓘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鄧思瓘(703年—739年),中唐時臨川(今屬江西省)人。先世南陽望族,官宦之家。自幼喜道術,稍長,即隱居廬山,後移恆嶽,又居麻姑山,修煉攝養息心,吸沆瀣漱清泠,精魂冥於太虛,耳目靜於穹谷,達到身如枯木,心猶死灰的境界。《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二載,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下詔訪術士,本郡以道行舉薦玄宗遣思瓘巡行江南六十郡,冥搜玄覽,廣集道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敕度為道士,賜名紫陽,賜紫羅法衣一副,命主東京福唐觀,兼本郡龍興觀,九月,扈從西京,敕安置同德興唐觀。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恩敕許歸覲省,榮及其親屬。二十六年(738年)又特奉旨詣中嶽、王屋、函谷、宗聖及諸名山修齋醮,立功德,並賜紫羅法衣兩副、素帛五束、彩綾六段,以成大禮。二十七年(739年)人中禁潔齋,後又詣真源謁廟。冬十月,玄宗駕幸溫泉宮,隨行於太元觀,旋卒。歸葬麻姑山。後賜度其弟思明為麻姑廟道士,以繼其志,事跡在李邕《東京福唐觀鄧天師碣》中有所記載。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