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遣唐使,日本派遣至我國唐朝的使節。西元630-895年間,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十多次派出使節。使團成員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錄事等官員,還有文書、醫生、翻譯、畫師、樂師等各類隨員和工匠水手。此外,每次還帶有若干名留學生和學問僧。遣唐使初期,使團規模較小,船隻一、二艘,成員一、二百。航線走沿朝鮮半島沿岸的北路,目的主要是為了引進唐朝典章律令,有教育制度、禮儀、曆法、節令、習俗等內容。中期是極盛時期,使團規模擴大,每次達五百多人,分乘四舶。航線大多是經南方諸島的南島路。大批留學生、留學僧長期留唐學習。遣唐使每次攜回大量漢籍佛經,學習唐詩漢文,還借用漢字偏旁或草體創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此外,還輸入唐朝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融為日本民族文化,甚至包括圍棋等技藝和相撲、馬球等體育活動。後期漸衰,此時唐朝經安史之亂逐漸衰敗,因此日本學習唐朝的熱情有所降低,使團規模縮小,留學生、留學僧留唐時間也減少成一、二年。航線主要是直接橫渡東海的大洋路。

參考文獻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