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妙觀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0年1月13日 (三) 14:1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元妙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 ── 289年),初名白雲觀。唐神龍元年(705年)改為中興觀,不久又改為龍興觀。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 ── 1016年)易名天慶觀。元元貞元年(1295年)改名玄妙觀。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燁之名諱,改稱元妙觀。

歷史上的泉州元妙觀,佔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至清末民初尚有六千左右平方米。觀前有碩大的照壁,塑有太極圖、日月星象。第一進為山門,名曰「端門」,重簷歇山頂牌坊式,三門並列,左右分別為玄壇祠、康王祠。第二進為三清殿。該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殿內正中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兩邊為四海龍王。三清殿後緊連老君祠、南天門,南天門奉祀五顯靈官大帝。第三進為靈霄殿,規制與三清殿略同而高於三清殿,殿內正中祀玉皇大帝,兩旁為金童玉女、雷聲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東西兩側為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六丁六甲。玉皇大帝座前有一尊銅雕日神。後殿一列三間,單簷硬山頂式,曰文昌府,正中祀關聖帝君,左祀文昌帝君,右祀孚佑帝君。各殿之前都鋪有青石龍陛浮雕,使殿宇更加莊嚴肅穆。自端門至文昌府,東西兩側建有長廊,塑有二十八宿等神像。觀內外鑿有七口小井,布列成北斗七星狀,系道士煉丹所用。觀中原有一棵古老大檜樹,晉代所植。檜樹旁建有固定戲台,道教節日活動所用。每逢除夕便通霄達旦地演戲,讓負債的窮人到此避債,所以這個戲台又稱避債台。

元妙觀歷來是泉州道教活動的中心,每年各大廟觀都要到元妙觀舉行「晉表」「領旨」儀式。歷史上曾有不少著名道士在此修煉。民間流傳著諸如董伯華賣雷等諸多傳說故事。騷人墨客吟詠元妙觀的詩文也很多,如明代黃克晦《觀中紀事詩》云:「玄元殿上春偏早,太乙祠前日已高。拼是乾坤長浪跡,依然紫氣向人豪。」

元妙觀在近代毀圮,今在復建中。1999年第一期工程三清殿竣工,新殿雄偉壯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大殿內外富有道教色彩的木雕、石刻、磚雕、彩繪工藝頗具匠心,令人讚嘆。現元妙觀二期工程凌霄殿、南天門、斗姥殿正處在施工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