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5年12月22日 (二) 10:09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國僧道寺廟宮觀中規模較小的一種。早期的庵一般是用小茅棚建成,較適合僧道個人的隱居修行。在古代文獻中,常以寺觀庵院、祠廟庵院泛稱僧道寺觀,其中庵就指寺觀中規模較小的一類廟宇建築。據元代張鉉《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一上記載:元代茅山有一百二十四庵,皆道者所建。其中知名者有凝神庵、郤尊師庵、齊雲庵、天信庵等,如在茅山黒虎谷前的凝神庵,曾由南宋道士張椿齡住持,宋髙宗聞道士張椿齡名,召對徳壽殿,為書《陰符》、《清淨》二經,並賜庵額爲凝神庵。而元代金陵府城,屬於道教的庵有:奉真庵、上真庵、長春庵、道寧庵、逍遙庵、玉陽庵、太清庵等。據明代李濂《汴京遺蹟志》卷十一〈祠廟庵院〉載:明代汴京有觀音庵、圓通庵、曹僊姑庵,其中在城內大寧坊的觀音庵,仁和門裏宣平坊的圎通庵,是由僧人建造住持外,曹僊姑庵則是由道士住持。在金梁橋之西南的曹僊姑庵,舊名寳籙堂,宋徽宗時建,以爲曹僊姑棲居之處,後曹僊姑羽化而去,遂爲女冠所居。崆峒山黃帝得道庵。

參考文獻

  1. 元‧張鉉撰:《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一上,《四庫全書》本。
  2. 明‧李濂撰:《汴京遺蹟志》,卷十一,〈祠廟庵院〉,《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