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城隍廟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5年10月29日 (四) 01:2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嘉定城隍廟
主奉:城隍
創立:南宋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東街
 

嘉定城隍廟位於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東街,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年-1224年),主奉嘉定城隍

歷史

南宋嘉定十年(1217),劃昆山東境設立新縣,以年號為名,即稱嘉定縣。當時的上海地區的地理與今略有不同,吳淞江橫貫東西,徑從今浦東高橋黃家灣處入海,今虯江路直至高橋鎮北界濱,即古吳淞江的部分故道。吳淞江流黃浦江,黃浦江于吳淞江的部分故道。吳淞江口入長江,那是經明代初、中期多次大規模整治後才形成的。按當時的格局,吳淞江江南為上海縣、華亭縣,江北即嘉定縣。嘉定縣境包括今寶山和浦東的高橋。自立縣起,即建有城隍廟,但對其詳情,因文獻匱缺,已不得而知了。舊志中僅有廟在縣治南百武許的富安坊,宋嘉定間建等寥寥數字。

明代洪武二年(1370年),知縣胡永安移建於縣治之東。天順二年(1458年)、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天啟四年(1624年),均修葺擴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擴建寢宮、校籍堂及兩掖樓。雍正四年(1726年),徽州鹽商汪倫捐獻私家花園(今秋霞圃)作為廟園。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鄉紳沈氏也將沈氏花園捐獻給該廟,兩園合併,更添建即山亭、迎霞閣、碧光亭、池上草堂、醉月軒、花神殿、有物皆春等亭樓建築,由此廟基從原來的4.92畝,擴充到20餘畝。

歷史上的嘉定城隍廟曾是一所道觀,香火鼎盛,每逢城隍聖誕、觀音聖誕、農曆七月十五和每月朔望日,廟堂香火繚繞,廟市商賈雲集,許多信眾從太倉、昆山、青浦、寶山等地前來敬香,熱鬧非凡。清代錢大昕有詩稱:

刺眼繁花細細開,陌頭女伴踏歌來。
燒香才罷遊園去,延綠軒前白相回。

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盛況。

咸豐十年(1860年),廟毀於戰火。同治五年(1866年)知縣汪福安重建大門和二堂。光緒二年,重新修建,添建了池上草堂、舟而不游軒等園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事變,廟又遭戰火損壞。上海淪陷,城隍廟為日軍盤踞,改作軍醫院。抗戰勝利後,恢復道觀宗教活動。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止宗教活動。1980年,嘉定城隍廟由嘉定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嘉定縣政府對城隍廟大殿和寢宮進行修葺。1987年,改為嘉定縣博物館。

2007年10月,經上海市道教協會申請,嘉定區政府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徵求有關方面意見並研究審核後,決定恢復嘉定城隍廟作為道教固定活動處所。

建築

嘉定城隍廟在歷史上屢毀屢建,現在的建築和裝飾均大多數是晚清所建,但保持明代風格。大殿高14米,寬20米,深46米,與二寢宮連在一起,呈工字形,面積500多平方米。殿前石獅,涼亭等物,還是明代初建時原物。該廟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城隍祠記》石碑,今存秋霞圃碑廊。

參考資料

上海道教
組織 上海道教協會 上海道教學院
宮觀 黃浦區 大境關帝廟 白雲觀 保安司徒廟(虹廟)(擬開放) 城隍廟
長寧區 三涇廟
閔行區 排馬廟 諸翟關帝廟
嘉定區 嘉定城隍廟
浦東新區 一王廟 三元宮 社莊廟 南匯東嶽廟 航頭城隍廟 崇福道院 陳王廟 陳行關帝廟 欽賜仰殿 龍王廟 十澤道院 姚家廟 祝橋關帝廟
金山區 施王廟 鳳仙道院 張堰城隍廟(擬開放) 廊下城隍廟 興塔雙廟
松江區 天妃宮(擬開放) 松江東嶽廟
青浦區 朱家角城隍廟 青浦城隍廟 施相公廟 章堰城隍廟
奉賢區 上真道院 白沙廟 千歲廟 鄔橋城隍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