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Feature”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File:Dzjy.JPG|300px|left|]]
 
[[File:Dzjy.JPG|300px|left|]]
'''《[[道藏輯要]]》'''是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編纂的一套大型道教叢書。這套叢書分為二十八卷,以天上二十八宿依次命名 。這套叢書 最初是由北京覺源壇(又名第一覺壇)信士[[蔣元庭]](蔣予蒲,1796年-1820年)所編輯及刻印。蔣元庭先後主持刻印過數個版本,它們的裝禎、冊數及卷數不盡相同,較好的版本收錄的近300部經典中,約三分之二輯錄自《[[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而其餘約三分之一是「藏外」經典,大多數為明清時期新出或新撰的經典。《道藏輯要》的出版過程和其收錄經典,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道教發展,尤其是當時[[全真道]]及[[呂祖]]道壇的狀況。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莫尼卡發起了[[道藏輯要研究計畫]],旨在發掘、整理與出版關於《道藏輯要》的學術研究成果。
+
'''《[[道藏輯要]]》'''是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編纂的一套大型道教叢書。這套叢書分為二十八卷,以天上二十八宿依次命名 最初是由北京覺源壇(又名第一覺壇)信士[[蔣元庭]](蔣予蒲,1796年-1820年)所編輯及刻印。蔣元庭先後主持刻印過數個版本,它們的裝禎、冊數及卷數不盡相同,較好的版本收錄的近300部經典中,約三分之二輯錄自《[[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而其餘約三分之一是「藏外」經典,大多數為明清時期新出或新撰的經典。《道藏輯要》的出版過程和其收錄經典,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道教發展,尤其是當時[[全真道]]及[[呂祖]]道壇的狀況。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莫尼卡發起了[[道藏輯要研究計畫]],旨在發掘、整理與出版關於《道藏輯要》的學術研究成果。

2017年6月8日 (四) 09:21的最新版本

Dzjy.JPG

道藏輯要是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編纂的一套大型道教叢書。這套叢書分為二十八卷,以天上二十八宿依次命名,最初是由北京覺源壇(又名第一覺壇)信士蔣元庭(蔣予蒲,1796年-1820年)所編輯及刻印。蔣元庭先後主持刻印過數個版本,它們的裝禎、冊數及卷數不盡相同,較好的版本收錄的近300部經典中,約三分之二輯錄自《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而其餘約三分之一是「藏外」經典,大多數為明清時期新出或新撰的經典。《道藏輯要》的出版過程和其收錄經典,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道教發展,尤其是當時全真道呂祖道壇的狀況。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莫尼卡發起了道藏輯要研究計畫,旨在發掘、整理與出版關於《道藏輯要》的學術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