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變更

增加 1,374 位元組 、 2011年10月29日 (六) 12:45
{{洞天福地}}
'''衡山山脈'''位於湖南省中部,綿延數百公里,自古號稱有「七十二峰」,而其中海拔1300.2公尺的主峰祝融峰位於衡陽市南嶽區。衡山是五嶽中的南嶽,為[[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的治所。據《[[天地宮府圖]]》所載,[[三十六小洞天]]中的[[朱陵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中的[[青玉壇]]、[[光天壇]]、[[洞靈源]]都位於衡山。歷史上曾在衡山修行的高道有[[張道陵]]、[[魏華存]]、[[陳興明]]、[[施存]]、[[尹道全]]、[[徐靈期]]、[[陳慧度]]、[[張曇要]]、[[張始珍]]、[[王靈輿]]、[[鄧郁之]]、[[司馬承禎]]等。現時,衡山主要的道觀有[[衡山#南嶽大廟|南嶽大廟]]、[[衡山#朱陵宮|朱陵宮]]、[[衡山#黃庭觀|黃庭觀]]、[[衡山#玄都觀|玄都觀]]、[[衡山#紫竹林|紫竹林]]、[[衡山#祖師殿|祖師殿]]等。2005年,[[湖南省道教協會]]在此承辦了中國道教學院坤道班。2011年10月23至26日,[[第二屆國際道教論壇]]在衡山舉行。
==主要道觀==
===南嶽大廟===
{{temple
|name=南嶽大廟
|image name=Nanyue_Damiao,_Mt._Heng.jpg
|width=300px
|deity=
|sect=
|built=唐代
|address=湖南衡陽南嶽區
|}}
{{main|南嶽大廟}}
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山麓,始建於唐代,是歷代朝廷祭祀南嶽大帝的場所,主祀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現存建築主要是清代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為宮殿建築,從前到後依次為欞星門、奎星閣、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聖帝殿、寢宮、北門。大廟東側有玉虛宮、萬壽宮、清和宮、仁壽宮、三元宮、壽寧宮、純陽宮、銓德觀等八個道觀,通稱「東八觀」,西側有化城寺、雲峰寺、關聖殿、老南台寺、雙峰寺、觀音殿、天堂寺、金龍寺等八個佛寺,通稱「西八寺」,廟內道佛並存,極具特色。現時[[湖南省道教協會]]、[[南嶽道教協會]]、南嶽道教文化博物館均設在「東八觀」。
<br style="clear:both;">
===朱陵宮==={{temple|name=朱陵宮|image name=Zhuling Temple, Mt. Heng.jpg|width=300px|deity=|sect=|built=宋代|address=湖南衡陽衡山紫蓋峰水簾洞前|}} 朱陵宮位於衡山紫蓋峰水簾洞前,主祀[[朱陵大帝]]。該宮始建於宋代,明清兩代屢有修葺,至清代末年毀於火災。2000至2003年,由南嶽道教協會籌集巨資重建。<br style="clear:both;">===黃庭觀==={{temple|name=黃庭觀|image name=Huangting Temple, Mt. Heng.jpg|width=300px|deity=|sect=|built=唐代|address=湖南衡陽 衡山 集賢峰下|}}黃庭觀 位於 中部 嶽古鎮集賢峰下 為五嶽中的 主祀 南嶽 夫人魏華存 以勢雄、景秀、境幽、文豐 該觀原 東晉咸和年間(326年-334年)魏華存修真之地。唐代初年始建「魏閣」, 特色 曆三年顏真卿倡議增修並撰《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 就總體而論,則以秀冠 代楚王馬殷重修 橫亙八百里 北宋景祐年間(1034年-1038年)賜名「紫虛元君之閣」 有峰七十二 至政和五年(1115年)改賜名「黃庭觀」 回雁峰為首,嶽麓 沿用至今。現時建築主要由牌坊、 為足 門、過殿、正殿、偏殿等組成。正殿殿壁嵌有《[[上清黃庭內景經]]》及碑記等石刻 最高者為祝融峰 殿前有「飛升石」仙跡 <br style="clear:both;">
衡山自古就是道教聖地。號稱「 ===玄都觀==={{temple|name=玄都觀|image name=Xuandou Temple, Mt. Heng.jpg|width=300px|deity=|sect=|built=清代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address=湖 嶽四絕」之一的水簾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而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青玉壇福地、光天壇福地、洞靈源福地,都在 山上。據《南嶽志》載,從東漢至明清,在 衡山 |}}玄都 建院、鑿洞闢崖,進行隱居修煉、傳道授業的名羽高道,共有一百零九人。漢代的茅盈,先詣 位於 南嶽 拜師學道,而後去茅 修行 被奉為茅山派祖師 主祀[[玉皇上帝]] 該觀是清 著名女 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全真]] 道士 、上 譚教 派創始人魏華存避亂南渡,棲止南嶽 以吸雲庵改建 在這裡修習授徒,直 光緒六年擴建為[[ 三歲仙舉。唐時一代高道司馬承禎 方叢林]] 開元間自海上乘桴至南嶽,結庵九真 全稱十方玄都 北,玄宗封為正一先生 其弟子薛季昌,繼承師道,弘法 <br style="clear:both;">===紫竹林==={{temple|name=紫竹林|image name=Zizhulin, Mt. Heng.jpg|width=300px|deity=|sect=|built=不晚於 嶽,玄宗禮重,呼為道兄。 代的 |address=湖 嶽道教,亦盛極一時。 衡陽衡 中高道陳興明、施存沖、徐靈期、尹道全等 |}}紫竹林位於玄都觀後 先後受到皇帝的賜封。元朝皇帝封南嶽 主祀[[慈航 士劉用光為「沖靜先生」,並御書「行業清高、精誠感格」八字以贈之 人]] 明清以至近代, 該觀始建不晚於 嶽道教逐漸衰落。現在 宋。1936年 江西商人梅建 嶽道教正 捐資 新崛起,日趨興盛 <br style="clear:both;">
===祖師殿==={{temple|name=祖師殿|image name=Zushi Temple, Mt. Heng.jpg|width=300px|deity=|sect=|built=|address=湖南 山上的道觀廟宇,以南嶽大廟最為宏偉。大廟坐落在 衡山南 麓,是我國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中軸線上有九進、四重庭院。東有八觀,西列八寺。大廟第一進為櫺星門,第二進為奎星閣,第三進是正南門,第四進是御碑亭,第五進是嘉應 ,第六進是御書樓,第七進是聖帝殿,供奉南嶽大帝坐像,第八進是寢宮,又稱後殿,殿中神座上設南嶽大帝與夫人景明皇后坐像。最後一進是北後門,東有注生宮,西有轄神殿。|}} 衡山上曾建有眾多道教宮觀,但到了近代,大都已毀壞。1978年以後,道士們重集 祖師殿位於 南嶽 ,維修道觀。經過20年的艱辛創業,從山上到山麓,已形成道教建築網絡。 南天門 的祖師殿,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擴建 恢復了道觀的面貌。半山亭的 主祀[[ 都觀,修復一新,其建築裝飾遠遠超過歷史規模。登觀攬勝,極目湘楚,心曠神怡,是半山的遊覽佳處。大廟東八觀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三元宮、純陽宮、壽寧宮、仁壽宮、銓德觀、注生殿,從廢墟荒草中拔地而起,完善了南嶽大廟古建築群。坐落在集賢峰下、白龍潭畔的黃庭觀,是在晉代遺址 建起來的,現已成為南嶽西線唯一的道教勝地。這些道觀的修復重建,不但為道教徒安排了從事宗教活動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完善了南嶽宗教文化旅遊區的建設,再現了源遠流長的南嶽道教 帝]] <br style="clear:both;">
== 參考資料 ==
[[Category:洞天福地]][[Category:湖南]]
[[en:Mt. Heng (Hunan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