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60字节 、 2015年5月28日 (四) 10:36
==生平==
[[File:北京白雲觀藏丘真人本像圖.jpg|300px|thumb|left|北京白雲觀藏丘真人本像圖<br>]]
丘處機(1148年-1227年),字通密,號長春子,被[[全真道]]尊奉為「七真」之一及[[龍門派]]開山祖師。根據元代全真道道士[[李道謙]](1219年-1296)編撰的《[[七真年譜]]》所載,丘處機於金熙宗皇統八年(1148年)生於登州棲霞縣(今山東省煙台棲霞市),<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1b。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f>[[謝西蟾]]、[[劉志玄]]編撰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記載其出生年日為戊辰(1148)正月十九日。<ref>謝西蟾、劉志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長春子〉,收入《道藏》,第3冊,頁376b。</ref>
:譚仙通正,志在清貧修大定。
:三髻山侗,願處環墻也放慵。<ref>馬鈺:〈四仙韻(又)〉,載《漸悟集》,卷下,收入《道藏》,第25冊,頁477c。</ref>
[[File:《長春大宗師玄風慶會圖說文》(大德九年(1305)重刊本)〈磻溪鍊行〉.jpg|300px|thumb|right|《長春大宗師玄風慶會圖說文》(大德九年(1305)重刊本)<br>
〈磻溪鍊行〉]]
丘處機來到磻溪後隨即展開艱苦的修行。《金蓮正宗記》載其「戰睡魔,除雜念」。<ref>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四,〈長春丘真人〉,收入《道藏》,第3冊,頁359a。</ref>他在〈萬年春‧其四‧驚睡〉一詩中描寫了自己戰睡魔的情形,務求克服睡意帶來的種種雜念:
:秋夜沉沉,漏長睡酷多思想。
興定三年(1219年)十二月,丘處機迎來了一生中弘道的高峰。蒙古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派遣使者劉仲祿來到萊州邀請丘處機與他相會,丘處機應允。他在翌年正月以七十三歲高齡率十八位弟子出發西行,於兩年後的春天在經過鐵門關後抵達八魯灣(今阿富汗境內)行宮會見成吉思汗。丘處機以「節欲保躬,天道好生惡殺,治尚無為清靜之理」勸告他,成吉思汗聆聽丘處機意見,並命官方將二人會面內容編輯成《[[玄風慶會錄]]》傳世。此次西行會面,成吉思汗對丘處機十分禮重。丘處機獲蒙古政府賜號「神仙」,<ref>有關丘處機「神仙」稱號的由來,《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載了成吉思汗與官員田鎮海(1169-1251)的討論:「(成吉思汗)問鎮海曰:『真人當何號?』鎮海奏曰:『有人尊之曰父師者、真人者,曰神仙者。』上曰:『從今已往,可呼神仙。』」《長春真人西遊記》附錄的蒙古官員發予丘處機的文書亦有以「神仙」、「丘神仙」稱之。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收入《道藏》,第34冊,頁490b、500b-c、501b。</ref>並掌管天下道門大小事務,且宮觀差役盡行蠲免,<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6a-b。</ref>全真道得以教門大興。
[[File:北京白雲觀丘處機遺蛻上之癭缽.jpg|200px|thumb|right|北京白雲觀丘處機遺蛻上之癭缽<br>]]
丘處機在癸未年(1223年)三月開始東還,在八月回到宣德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宣化縣)。翌年,他得到燕京(今北京)官員金紫光祿大夫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石抺忽篤華<ref>《長春真人西遊記》中記為「燕京行省金紫石抺公」,此人應是石抺咸得不。《元史》〈石抺明安傳〉載「子二人:長咸得不,襲職為燕京行省。」參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收入《道藏》,第34冊,頁495c;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卷一百五十,〈石抺明安傳〉,頁3557。</ref>等官員的邀請前往太極宮(天長觀),後主持該觀事務,並在當地建立「平等」、「長春」、「靈寶」、「長生」、「明真」、「平安」、「消災」、「萬蓮」八會。<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6b;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收入《道藏》,第34冊,頁496b。</ref>在之後的兩年(1225年-1226年),由於出現「熒惑犯尾」及燕京大旱的情況,丘處機先後兩次在燕京作醮。丁亥年(1227年),朝廷敕改太極宮(天長觀)為長春宮,同年丘處機羽化,葬於今北京白雲觀丘祖殿。<ref>李道謙:《七真年譜》,收入《道藏》,第3冊,頁386b-c;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收入《道藏》,第34冊,頁498b、499c。</ref>他在登真前留有一頌云: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沒水長閑。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