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月新闻

高雄小港龙后宫迎来泰山碧霞祠分身

  • 6月19日,高雄市小港区龙后宫举行碧霞元君神像开光仪式。去年泰山碧霞祠管理委员会许诺要向小港龙后宫赠送一尊碧霞元君圣像,此次泰山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白建新、泰山碧霞祠管委会主任霍德忠便即亲送圣像来台。这次开光沿用传统仪式,加上少有在户外进行,因此吸引不少台湾信徒围观。人间福报


房山圣莲山大型老子像揭幕

  • 6月18日,北京房山圣莲山举办老子文化节开幕暨大型老子像揭幕仪式。圣莲山所在的史家营乡地处房山深山区,属太行山系白花山脉,曾是北京市重点产煤地。自2005年以来该乡大量关闭煤矿及非煤矿山,在2010年彻底退出煤炭产业后,深入挖掘生态资源,计划把圣莲山发展为道教道教观光圣地和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基地。
  • 活动上揭幕的圣莲山老子像号称“中国老子第一像”,造型以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像为基础,经过再创作,用现代工艺塑造而成。雕塑分为基座与老子像两部分,整体高57米,象征《道德经》五千七百字;座基刻《道德经》全文,高18米,为重九之和,八十一之逆数;老子像高39米,象征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九流”均从老子哲学中获益,又取吉祥成语“三多九如”之意。
  • 据介绍,文化节将在7月和8月举行道德圣火传递活动、道教学院揭牌、玉皇庙开光法会、老子思想讲坛、道家养生讲座等多项文化活动。新华网中国经济网
News 20110618b.jpg
News 20110618a.jpg


台湾寺庙道教占近八成

  • 6月18日,台湾民政部门公布至2010年底当地登记有案之寺庙教堂数目合计有15,211座,较2009年底增加了116座,近10年来计则增加2,678座。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台湾的寺庙教堂密度相当高,平均每乡镇市区有41座寺庙或教会(堂),显示出台湾包容多元宗教的文化特性。
  • 在15,211座寺庙教堂中,寺庙和教堂分别计1万1,875座和3,336座。寺庙中道教寺庙占78.3%最多,佛教寺庙占19.6%次之,近10年来计增加2,438座。教堂中基督教占76.5%最多,天主教占22.2%次之,近10年来计增加240座。就各宗教的分布情形来看,由于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的寺庙数合计逾总寺庙数的三成,而台北市、高雄市及花莲县的教会或教堂数量也超过全国总教会或教堂数量的三成,足见不同信仰似乎有不同的发展倾向,佛教、道教在南部较为兴盛,基督教及天主教则以北部及东部较为盛行。联合新闻网


国际道教论坛将于十月在南岳举行

  • 6月15日,国际道教论坛筹备工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国际道教论坛将于今年10月下旬在湖南省南岳衡山举办。这次论坛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增进内地与香港、台湾、澳门道教界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道教界、学者和研究机构等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共建和谐世界。新华网


道乐、醮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


河北省道教界举行祈祥纳福音乐晚会

  • 6月5日,河北省道教协会在石家庄市河北会堂举行“神州和音:河北道教界祈祥纳福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音乐晚会”。晚会在合奏《柳瑶金》中拉开帷幕,该曲目是一首著名的道家音乐曲牌,抒发了一种喜气洋洋的情绪,给人们以美好的祝福;著名民间音乐家、道士阿炳作曲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三弦独奏《大浪淘沙》,旋律委婉流畅,其表现出的如泣如诉、由悲愤至抗争的不屈精神,及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强烈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古琴独奏《流水》,嘹亮疏阔,涤情荡志,发人幽思。新华网河北频道


保利拍卖过云楼藏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

  • 稚川移居图
    6月4日,北京保利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卖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稚川移居”是常见的道教画题,描绘东晋道士葛洪(葛稚川)晚年携妻子鲍姑和家眷移居广东罗浮山炼丹修道的故事。元代王蒙共画了两幅《稚川移居图》,一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即今次拍卖昔日苏州顾氏过云楼的藏品,据介绍前者是其早年作品,尺幅较大、设色较重,后者则是晚年创作的精品,图上有韩性、倪瓒、陶复初、陈则等与王蒙同时或稍后的7位名人的题诗,以及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等近20馀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
  • 这幅《稚川移居图》是过云楼旧藏并收入《过云楼书画续记》。苏州顾氏过云楼是晚清民国历史上有名的收藏世家。1960年代过云楼藏品被查抄后,此画作的下落一度杳无音讯。1977年,上海博物馆书画鉴定专家郑为、承明世、锺银兰在苏州博物馆重新发现此画。三位专家为该画能入藏上海博物馆而积极奔走,但其后该画已经被发还过云楼顾氏后裔,现为过云楼第五代顾笃瑄所有。新浪网江苏频道


长洲太平清醮、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长州太平清醮中的平安包
    6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长洲太平清醮、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大坑舞火龙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列入第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项目皆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类别。
  • 长洲太平清醮是当地居民祈求北帝赐福消灾的仪式,已传承了百多年。据岛民相传,清代晚期,长洲曾发生瘟疫,岛民死亡枕藉。为求消灾,居民延请高僧和喃呒,在北帝庙前设坛拜忏,超渡水陆孤魂,更奉北帝神像绥靖游行街道,之后,瘟疫果然停止。自此以后,岛民每年皆举办太平清醮,酬谢北帝神恩,保境平安。
  • 盂兰胜会,兼具道教中元普度和佛教盂兰盆会的传统。香港的潮籍人士约120万人,他们积极传承潮汕的人文风俗。每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中元节,旅港潮人均举办盂兰胜会,于农历七月初一起举行,直至七月底止,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及阴曹无祀孤鬼,包括鬼门关、烧街衣、盂兰节忌讳、盂兰节神功戏、大士王、平安米、福物竞投等。
  • 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有关项目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在现代化都市中,仍能在地区社群内世代传承,并继续发挥凝聚社区的功能,实在难能可贵;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它们的文化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同。他说,政府继续致力保存和推广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鼓励民间参与,令香港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当局正就全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预计2012年完成,届时可根据普查资料制订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有助制订更全面的具体保护措施。香港政府新闻网


两段《富春山居图》360年来首次合璧

  • News 20110602.jpg
    6月2日至9月5日,国立故宫博物院举行年度大展“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元代全真道士黄公望(1269-1354)被誉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的精心杰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旷世名迹。可惜又可幸的是,清代顺治七年(1650年)时其收藏者吴洪裕在临终之际,以此卷火殉,虽然经家人救出,但是已经被烧成两段。后人称前段短者为《剩山图卷》,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长者为《无用师卷》,旧藏清宫,今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这次特展最具话题性的,就是浙江省博物馆同意出借《剩山图》来台,使两卷瑰宝在分隔360年后首次合璧。
  • 这次特展分为两期,第一期(6月2日至7月31日)除了同时展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卷与无用师卷外,另规划“黄公望的书画珍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等单元,第二期(8月2日至9月5日)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及“黄公望传称作品”等单元。为充实展览内容,向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以及台北私人收藏,商借黄公望其他传世书画遗迹及《富春山居图》临仿本,共同参与展出,以呈现黄公望艺术及其影响的全貌,提供观众对于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所启发的文人画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