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戒”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5行: 第5行:
 
==由來==
 
==由來==
  
 中國古代就有齋戒之說。《[[易經]]》的《系辭上》稱,洗心曰齋,防患曰戒。《孟子》的《離婁下》稱,「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禮記》的《曲禮》和《祭法》篇都有關於齋戒的記述,稱「齋戒以告鬼神」,「及其將齊(齋)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手足不苟動」。道教創立以後,繼承了齋戒之法,用以檢束道士身心,祭祀天地神靈。南朝劉宋時成書的《三天內解經》稱,「夫為學道,莫先乎齋。外則不塵垢,內則五臟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居。能修長齋者,則合道真,不犯禁戒也。」唐宋以後,齋戒和誦經密切聯繫起來,成為道士日常修持的內容。《度人經集注》稱,修齋持戒,行香誦經,功德既深,福報亦重。上可以消滅天災,保鎮帝王之祚;下可以禳除毒害,普度蒼生之厄。
+
 中國古代就有齋戒之說。《[[易經]]》的《系辭上》稱,洗心曰齋,防患曰戒。《孟子》的《離婁下》稱,「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禮記》的《曲禮》和《祭法》篇都有關於齋戒的記述,稱「齋戒以告鬼神」,「及其將齊(齋)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手足不苟動」。道教創立以後,繼承了齋戒之法,用以檢束道士身心,祭祀天地神靈。南朝劉宋時成書的《三天內解經》稱,「夫為學道,莫先乎齋。外則不塵垢,內則五臟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居。能修長齋者,則合道真,不犯禁戒也。」唐宋以後,齋戒和誦經密切聯繫起來,成為道士日常修持的內容。《度人經集注》稱,修齋持戒,行香誦經,功德既深,福報亦重。上可以消滅天災,保鎮帝王之祚;下可以禳除毒害,[[ 普度]] 蒼生之厄。
  
 
==作用==
 
==作用==

2015年12月29日 (二) 16:19的最新版本


齋醮科儀
修持
早晚功課 煉氣
雲遊參訪 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宮觀清規
符籙法術
神咒 掐訣 步罡
變化之術 祈福禳災 考召
驅邪 治病 送瘟 術數
儀式
三籙齋名 羅天大醮 破獄燈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煉度儀
關燈散花科儀 進表科儀
壇場設置
齋壇 醮壇 戒壇 萬法宗壇
道冠服飾
法器
木魚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劍 雲鐺
麈尾 鐃鈸
壇場執事
高功 都講 監齋
侍香 侍燈 侍經
神誕慶典
迎神出會 香期與廟會

齋戒是道教徒日常修持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道士經常保持身心的潔凈,虔誠奉道。

由來

中國古代就有齋戒之說。《易經》的《系辭上》稱,洗心曰齋,防患曰戒。《孟子》的《離婁下》稱,「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禮記》的《曲禮》和《祭法》篇都有關於齋戒的記述,稱「齋戒以告鬼神」,「及其將齊(齋)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心不苟慮,手足不苟動」。道教創立以後,繼承了齋戒之法,用以檢束道士身心,祭祀天地神靈。南朝劉宋時成書的《三天內解經》稱,「夫為學道,莫先乎齋。外則不塵垢,內則五臟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居。能修長齋者,則合道真,不犯禁戒也。」唐宋以後,齋戒和誦經密切聯繫起來,成為道士日常修持的內容。《度人經集注》稱,修齋持戒,行香誦經,功德既深,福報亦重。上可以消滅天災,保鎮帝王之祚;下可以禳除毒害,普度蒼生之厄。

作用

齋戒修持的作用有二,一者學道之階梯。《雲笈七籤》稱,「夫入靖修真,要資齋戒,檢口慎過,其道漸階」。《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稱,「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欲學道者,清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滅」。二者通神之交會。明代天師張宇初的《道門十規》在述及齋戒與誦經時稱,「凡持誦之士,必當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誠如對越上帝,默與心神交會。心念無二,句字真正,澗聲正氣,神暢氣和,庶兒有功,則玉音攝氣,靈韻交乎自然。和天安地,善俗化民,福集禍消,存止蒙惠。苟若口誦心違,形留神往,不存誠敬,手怠足揚,雖日誦千百卷於己何益,又豈能消災散禍也哉」。

參考資料

  1. 《禮記》
  2. 《三天內解經》
  3. 《道門十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