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3年8月23日 (五) 14:5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黃帝陰符經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昃字號
涵芬樓本第27冊
新文豐本第2冊
三家本第1冊
道藏提要:編號31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四子真經‧黃帝陰符經
第15冊
 

黃帝陰符經,簡稱《陰符經》。作者及成書年代歷來眾說紛紜,或以為戰國秦漢之書,或以為北魏寇謙之撰,黃庭堅、朱熹則稱此經出於唐李筌之手。綜合各家之說,大體可信為唐以前道家古籍。經文在唐代已有兩種傳本,一本三百餘字,分作三章;一本四百餘字,不分篇章。後世傳本多依違於二者之間。書中繼承發揚哲學思想,闡發了天人相盜的盜機論以及道教神仙長生學說。「陰符」的含義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書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不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國哲學史上都有一定地位。歷代注本繁多,見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張果的《陰符經注》,南宋朱熹的《陰符經考異》。後世道教定其為必誦經書,為《玄門功課經》中的主要內容之一。今《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收入無注本一卷,四百餘字,分作三章,乃後世傳本之一。此經注家甚多,《通志‧藝文略》已著錄三十九家,《正統道藏》所收注本有二十餘家。各家注文或以《陰符經》為兵家權謀之書,或解以道家之言,宋元道士多以內丹功法注經,學者則以儒家性理之說釋之。皆各隨己意,未必合於經旨。原經本意,大抵言天地陰陽運行變化,與人事之間有相生相盜之關係,聖人當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機,使行為舉動合乎天道,不違自然,則治國養生皆得其宜,可以長久矣。歷代道流儒士多因此經言簡意賅、深有理致而重視之,往往與老莊之書並列。

參考資料

  1.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頁986。
  2.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卷,頁416至425。
  3.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第二卷,頁74至75。
  4.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頁332。
  5.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頁357至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