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宗教观念多以为,人的灵魂可以在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中国古人将这种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灵体称为“鬼”。传说上古颛顼氏有二子,生而亡者为疫鬼,一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于是在每年正岁年初一,颛顼氏命方相氏率兵吏,举行傩仪以驱疫鬼。早期道教也相信:如果人的形体与灵魂相分离,则人死而其魂离为鬼。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说:“人死而灵者,鬼也。”认为离开形体的灵魂就是鬼。早期道教相信鬼的存在,认为神可以役使鬼去惩罚人。相传张陵青城山创道,就曾与“八部鬼帅”会盟于青城黄帝坛下。《女青鬼律》卷一又说:“逆恶大鬼,姓李名三可;北斗三台招摇大鬼,姓伴名玩;西斗三台鬼,姓车名球。”道教还有防治鬼的咒语,如“防鬼咒”为:“人来隔重纸,鬼来隔座山,千邪弄不出,万邪弄不开,急急如律令。”《正统道藏》有关鬼的经书还有《太上正一咒鬼经》、《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上清骨髓灵文鬼律》等。道教又认为:鬼指人之所归,人若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如明代道书《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说:“虽修道而成,不免有死,遗枯骨于人间者,纵高不妙,终为下鬼之称,故曰鬼”。又,“鬼”又可指二十八宿之一的鬼宿,为南方七宿第二宿。

参考文献

  1.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道藏》本。
  2.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