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信仰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鬼神崇拜為中國古代原始宗教意識之一,早在原始社會便已存在,到殷商時演變為信仰上帝和天命,建立了以上帝為至上神的天神系統,遇事便由巫祝通過卜筮向上帝請求答案。先民由於不懂得人的生死現象及做夢等生理活動,以為有獨立於人體之外的靈魂,人死了便成為鬼,遂產生鬼魂崇拜,這種崇拜又與祖先崇拜交織在一起。周代把崇拜祖宗神靈與祭祀天帝統一,稱為敬天尊祖。周人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個系統,成為後世道教多神信仰的淵源,尤其符籙派的符咒科儀,多與古代的鬼神祭祀有關。

春秋戰國時,理性主義高揚,但社會上仍有人力圖證明天的意志與鬼神是存在的,這從《墨子》的《天志》、《明鬼》等篇章即可看出。墨子的尊天、明鬼思想為道教所吸取,道教並將某些神仙方術依託墨子,把墨子列入神仙之林。章太炎曾指出道教依託墨家,墨子學派為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實際上即墨子的鬼神思想為道教所附會。還有,鬼神信仰與五行觀念結合形成的五方五色神靈,反映了五行思想與鬼神信仰的互相影響,也為道教吸收,成為其鬼神系統的重要來源之一。秦漢時代,對天帝鬼神的祠祀日漸增加。漢初劉邦增祀五帝。漢武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封泰山禪里父,遍祀五嶽四瀆,新增許多神祠,最尊者為太一神,除病和征戰等都向太一神祈禱。秦漢社會這種強烈的鬼神信仰與崇祀為道教的產生培植了適宜的宗教氛圍,並為道教所繼承發展。

參考資料

  1. 《墨子‧天志》。
  2. 《墨子‧明鬼》。
  3.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一卷第一章第二節。
  4.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上編第一章一《鬼神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