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電子資料庫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於 2017年6月18日 (日) 10:21 由 Chishing.lee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目的與願景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Databaselogo.jpg

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電子資料庫是由香港蓬瀛仙館在二零一六年創立的網站。該網站的建設得到香港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在二零一五至一六年度撥款資助,並以保育「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這項香港本土道教文化為目的。該資料庫力求將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以現代電子科技作妥善保存。通過豐富多樣的影片錄像、珍貴圖像及文字解說,使廣大市民能夠在資料庫中認識到這項傳統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香港道教的歷史與文化。資料庫的重點內容是能夠提供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實錄影片、樂譜以及相關的歷史介紹及新聞資訊。

目的與願景

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電子資料庫首頁,2017年。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日,中國國務院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成功列入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別的「道教音樂」項目(序號:638,項目編號:Ⅱ-139)之中。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能夠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代表國家及特區政府重視本港各道堂所傳承的儀式音樂,乃香港道教界弘道事業的里程碑。當中有關科儀音樂的施演,如經韻唱誦及器樂演奏正由香港眾多全真道堂共同傳承。

蓬瀛仙館多年來均銳意對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進行全面保育,務求完整地保存這種香港道教獨有的音樂文化。該電子資料庫是蓬瀛仙館保育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重點工作項目。電子資料庫會以長期營運為目標,並在未來持續上載多類型的科儀音樂資源供大眾閱覽。該計劃可以將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以現代電子科技作妥善保存,公眾亦可以透過互聯網免費瀏覽資料庫內的影像資訊,讓廣大的市民能夠通過現代的多媒體資訊認識到這項傳統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香港道教的歷史與文化。

科儀音樂欣賞

科儀音樂包含儀式動作、經韻唱誦及器樂演奏等不同的視像及聲音元素。資料庫將透過實錄拍攝的形式,以儀式為分類單元,全面紀錄香港全真道堂不同種類的科儀音樂。現階段資料庫收錄了以下與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相關的影片。


清微禮斗科

  • 本科儀中的禮斗是指朝禮斗姥元君及北斗星君以求增福延壽。禮斗源於民間星斗崇拜,以求朝禮斗中仙真增福延壽。因北斗掌管世人死籍,故道教認為人慾解厄延壽,必要朝拜北斗,以祈削除死籍,添上生名,因此禮斗便是表達此道教信仰的祈福科儀。本儀式以斗姥元君及北斗星君為主神,斗姥化生九皇(勾陳、紫微二星及北斗七星),為北斗眾星之母,地位尊貴,故禮斗必先敬斗姥,而及於北斗眾星。在誦經禮讚的過程中,經師會將參與儀式的善信姓名及所祈之願望上奏神明,以祈福許願。


玄門開位科

  • 「開位」,即安置亡者的靈位。當經師進行各超度法事之前,必先安置受度先人的靈位,再召其靈魂到壇上聽經聞法。此外,道教救度思想並不只專注於一人,除主薦的亡靈外,其祖先宗親皆會一同被召請到壇前,若有需要亦可另外副薦其他亡靈。在開位過程中,經師會先為靈位施法,然後召請眾靈到壇,聆聽仙真演說經法,從而離苦登真。


關燈散花科

  • 「關燈」,就是在各方燃點神燈,稟告各方神靈,以超度亡靈。當亡者的靈魂一旦被送往地獄後就會處於黑暗之中。故經師會在關燈一節裡,先在壇中燃點象徵天地五方(東南西北中)的神燈,按次讚誦各方神燈照徹幽獄的功德,再按次稟告五方仙聖,祈求神真超度亡靈,使其能悟徹本來。「散花」,就是以讚頌香花,為亡靈解冤釋結。凡人在亡故後難免仍會眷戀陽世,故在散花一節裡,經師會先讚頌各種花卉,再以各花的盛衰妍醜來比喻人生的種種苦難,感嘆人生無常,從而勸導亡靈放下對塵世的執著。同時,先人在世時或曾因事與他人結下冤結,因此儀式後段經師會解結散錢,象徵替亡靈解開所有冤結,助其洗滌罪業,步上天階。


三元宮傳統經韻

  • 本輯影片分為四個單元:《清微禮斗科》經韻選節、《關燈散花科》經韻選節、《先天斛食濟煉幽科》經韻選節、廣州三元宮傳統經韻選節。當中記錄了廣州三元宮經師以三元宮傳承的傳統唱腔所演示的科儀經韻選節。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它們大多數是自1920年代起由來自廣東的道門弟子成立。香港全真道堂所使用的儀式音樂承續自廣東地區的全真道觀。自1950年代起再經多位科儀大師漸次整理及傳授,逐步發展出具有香港地方特色的道教科儀音樂。


歷史源流與特色

香港的道教信仰和儀式主要源自鄰近的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當中大致可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個派別。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它們大多數是1920至1950年代由來自廣東的道門弟子成立,例子包括抱道堂(1921)、蓬瀛仙館(1929)、通善壇(1938)、雲泉仙館(1944)、青松觀(1950)、圓玄學院(1953)等,以及在1960年代以後在香港創建的新道堂。這些道教團體,傳承全真科儀經懺體系,以供奉「全真五祖」之一的呂純陽祖師為主,並認同自己歸屬「全真派」。
道教儀式具備了靜態和動態元素,前者包括壇場佈置、法冠服飾、科書文檢等;後者則指法事中道士的「唱」、「念」、「做」。在「唱」、「念」的部份,道士會以特定的節奏和腔調朗讀或吟唱經文,有時更伴以樂器演奏,這些在道教儀式中使用的「聲樂」和「器樂」,道教中人泛稱「經韻」,而道外人士則稱之為「道教音樂」。這種「音誦」方式,一般認為源自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嵩山道士寇謙之(365 - 448)編定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

香港全真道堂所使用的儀式音樂,主要承續自廣州三元宮、南海茶山慶雲洞、南海西樵山雲泉仙館、羅浮山等地的全真道觀,其傳統原本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於當初香港科儀經懺的傳承,主要集中在何展凌、侯寶垣、鄧九宜等幾位資深道長的身上,故現今香港各道堂音樂,皆有其共通之處。隨著上世紀一九五零年代廣東全真道侶的南來,將原有的法脈、組織、經典、儀式移植至香港,促成香港道教經韻發展的機緣。及後在香港幾十年的傳承過程中,又受到本地文化中粵劇、粵曲、廣東小曲以及儒、釋等其他宗教音樂的影響,漸次發展出具有香港地方色彩的道教音樂。

香港全真道堂的道教儀式一般可分為祈福法事(清醮)和度亡法事(幽醮)兩大類。常見的儀式包括:朝禮神明的「朝科」、向神明懺悔罪過的「懺科」、集福迎祥的「祈福法事」、超度亡魂的「度亡法事」、每逢道教節日誕期舉行的朝賀儀式,以及道士每日修持的「早晚功課」等。
參與儀式的人員稱為「經生」,按照壇場內的分工可分為高功法師(主科)、都講法師(二手)、監齋法師(三手)、侍壇經生及散眾經生。香港的全真科儀音樂,一般以「經韻」音樂的「聲樂」為主體,按照朗讀和吟唱的方法,可分為「朗誦式」、「吟誦式」、「吟唱式」、「詠唱式」四種音樂形態。在唱誦時,主要由二手起腔,決定腔調和速度;而二手和三手分別敲擊木魚和磬,以控制經韻節奏。
除了經生唱誦之經韻外,器樂在香港道教音樂中亦有其獨特的一面。在經韻唱誦之中加入樂器跟腔伴奏,是器樂音樂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道士舉行儀式登壇之前的鼓、鑔、鑼敲擊;儀式進行過程中法師只有法術動作而無經文誦唱的空檔期間,用笛或嗩吶等樂器演奏的曲牌等,也是器樂音樂的重要內容。這個器樂演奏的崗位,有時候由「經生」擔任,有時候則由道堂聘任職業樂師「醮師」擔當。


法器

香港全真道堂經師施演道教科儀時,需要運用不同的器物以作行儀演法,並將之通稱為「法器」。當中包括:

  • 法劍:在度亡儀式中,高功法師依道法用法劍打開酆都地獄的關卡,讓亡魂可以出離地獄到人間聞經聽法。
  • 水盂:水盂是潔淨壇場用的法器。高功法師依道法將水盂中的凡水變成法水,然後一邊誦唸〈淨天地神咒〉,一邊以柚子葉潑灑法水潔淨壇場。
  • 木魚:敲打板式用的法器,用木槌敲擊中空的魚身發聲。在度亡儀式中,一般由監齋法師(俗稱「三手」)負責木魚,與負責鐺子的都講法師(俗稱「二手」)互相配合,掌握經韻的節拍與速度。
  • 引磬:由磬體和磬柄組成的法器,用棒敲擊磬體發出聲響。它的一個作用是在儀式稱頌神明聖號時以示尊敬,另一個作用是在禮拜神明時以磬聲作引導,使到全體法師的動作能夠整齊一致。
  • 鐺子:與木魚是敲打板式用的法器,用小槌敲擊圓形銅片發聲。在度亡儀式中,一般由都講法師(俗稱「二手」)負責鐺子,與負責木魚的監齋法師(俗稱「三手」)互相配合,掌握誦經的節拍與速度。
法劍
水盂
木魚
引磬
鐺子


服飾

道教是中國傳統的本土宗教,道士行儀時的衣冠亦承襲傳統服飾,並有著明顯的道教文化意涵。壇場上不同崗位的人員衣飾皆有分別,行儀的經師亦會因應儀式的種類而穿著相應的服飾。

  • 高功法衣(鶴氅):高功法師專用法衣的刺繡比其他壇眾所穿的華麗斑斕。以鶴氅為例,會用紅色真絲大緞作面,以彩色絲線及金線在正面及背面繡上圓形的仙鶴圖案,及在衣領、袖口及下擺的邊沿繡上暗八仙。
  • 慈航帽:高功法師主持《先天斛食濟煉幽科》時專用的帽子。高功法師在代表神明講經說法時,會在帽前繫上蓮瓣狀的五老冠。冠上五片蓮瓣分別繡有五方五老帝君形象。
  • 雲鞋:高功法師專用的鞋子,因為鞋面繡有雲紋圖案,故稱為雲鞋。圖中的雲鞋與鶴氅一樣以紅色為主色,配成一套。
  • 百家衣:又稱百衲衣。原意是指僧、道所穿用殘舊布料縫合製成的衣服,後來在香港演變成高功施演《關燈散花科》的專用法衣。道教寶誥便描述薩守堅天師「身披百衲伏魔衣,手執五明降鬼扇」。
  • 莊子巾:又稱沖和巾、南華巾,名稱寓意戴此巾的人可像南華真人莊子一樣無拘無束,超凡脫俗。莊子巾下部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帽正,便以調正帽子,亦以象徵品性端正。
高功法衣
慈航帽
雲鞋
百家衣
莊子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