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道教研究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朝鮮半島的南北分為二個國家,1950年代又起烽火。直到1970年代,韓國的道教研究才逐步開展起來。在1980年代,韓國先後建立了兩個道教研究學術團體,形成了一支研究隊伍,並且有不少研究論著和論文問世。當代韓國的道教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都珖淳和車柱環。

都珖淳

都珖淳(1927-),畢業於慶北大學大學院,曾任漢陽大學教授,韓國道教學會會長,韓國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都珖淳精通漢語和日語,同日本道教研究學者關係密切。在日本道教學會成立時,就成為該學會的國際會員,並任評議員。都珖淳著述豐富,對於中國的儒道思想都有研究,曾翻譯出版了《論語》、《孟子》、《近思錄》《退溪先生自思錄》和《菜根譚》等。主要著述有:《韓國文化中的道教》、《韓國的神仙思想》、《關於檀君神話歷史性的研究》、《風流道的宗教特性》等等。1983年日本出版三卷本《道教》時,都珖淳撰寫了《韓國的道教》一文。1994年日本出版《道教事典》時,都珖淳又撰寫了「風流道」、「檀君」、「花郎」等條目。在1980年代,都珖淳領導韓國道教學會組織開展了許多學術活動,例如:在1986年舉辦了「東亞文化與韓國文化」的國際討論會。1989年又舉辦了「東亞的道教文化和科學」的國際討論會。1987年起,韓國道教學會創辦了《道教學研究》的半年刊。

都珖淳退休後,繼任韓國道教學會會長的是淑明女子大學的權德周教授。

車柱環

車柱環(1920-),1948年畢業於漢城大學文理科學院的中國語文科,後獲得大學院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大韓民國學術院會員、韓國道教思想研究會會長、韓國敦煌學會會長。退休後,任漢城大學名譽教授、檀國大學大學院教授兼東洋學研究所所長。

車柱環自1970年代起研究道教,並在1986年組織成立了道教思想研究會,領導和組織了《抱朴子》輪流讀書會和研究論文發表會。會員大多是中青年學者。道教思想研究會在1987至1992年間,連續出版了六本論文集。它們分別是:《道教與韓國思想》、《道教與韓國文化》、《韓國道教思想的展開》、《韓國道教思想的理解》、《韓國道教與道家思想》、《韓國道教之現代照明》等,集中考索了中國道教與朝鮮半島社會的文化和思想等個方面的關係,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1978年,車柱環出版了代表作《韓國道教思想研究》,1984年經過增補,改書名為《韓國的道教思想》,並被收入「韓國史選書」,由同和出版社出版。1990年,日本學者三浦國雄和野崎充彥合作將其翻譯成日文出版,並改書名為《朝鮮の道教》。全書分為十個部分,每部分各有若干章。三浦國雄教授認為,車柱環的書採取了一個新視角,就是以道教作為「一種基層宗教」,探討道教「是否給韓國的現代化發展過程帶來障礙」。車柱環的書是「以道教史作為基軸,與五個圓軸交叉,然後寫成本書的。這五個圓軸是:1. 神仙思想,2. 科儀道教,3. 修煉道教,4. 地理圖思想,5. 民間道教,等等」。三浦國雄評價《朝鮮的道教》一書說,「由總合的大才寫出來的這本著作,從古至今地反複論述,一舉而成地把韓國道教研究的水平引向了新的高度」。「我認為,本書確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過,就書言書,車柱環的這本著作,內容重複實在太多,前面說了,後面又說,有的甚至反複二三次。不知道是韓國學者的學風原來就是如此,還是大學者的特殊風度。值得一提的是,車柱環認為中國的風水術和地理圖思想傳入朝鮮以後,被一些不得志的知識階層所掌握,他們「看到世運的方向和時代的趨勢」,「他們預見到了明朝的滅亡和滿清的勃興,對於中國持有明確的反抗意識。朝鮮早晚有這樣的天運,那時就使日本屈服,並且壓制中國,展望著統一天下的地位」。(《朝鮮の道教》,第243頁)如果這樣一種被車柱環視作「進取的、活躍的、徹底自主的民族史觀」是中國道教傳入朝鮮以後的結果,那倒要研究道教傳播史的人們著實認真看待的了。

參考資料

  1. 《朝鮮道教史》。首爾:普成文化社,1981年。
  2. 《朝鮮の道教》。京都:人文書院,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