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電母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於 2009年7月6日 (一) 11:32 由 Admin討論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道教神仙
神仙學說
神仙的特點 成仙的基礎
修仙的途徑 神仙的等級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諸神
東嶽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帥 雷公電母
龍王 雨師 風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護神
城隍 門神
土地 灶神
財神和福祿壽星
財神
福祿壽星
冥司神靈
酆都大帝 十殿閻王
得道仙真
觀音 八仙 媽祖
關帝 呂祖 王靈官
臨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三山國王

由來

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師、雷神。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聖母、閃電娘娘。雷電崇拜,起自上古。戰國屈原《遠游》篇有句稱「左雨師使經待兮,右雷公而為衛」;《離騷》中亦云:「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豐隆,據漢王逸注,「一曰雷師」。《山海經》中有多處關於雷神的記載,稱雷神是「龍身而人頭,鼓其腹」,當是獸形。但漢代王充《論衡》中所述漢代的雷神,「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音也」。雷公當是人形。魏晉南北朝時期,雷公又變為獸形。《搜神記》稱雷神「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彌猴」。閃電之職,古代亦由雷公兼司。直至漢代才有電父之說。大約在唐宋時期,閃電之神變成電母。唐崔致遠有句稱「使電母雷公,鑿外域朝天之路」。宋蘇軾亦有詩稱「麾駕雷公訶電母」。宋元以後,電母更有名姓,《鑄鼎餘聞》稱「電母秀使者,名文英」。《元史》的《輿服志》說到軍中有「電母旗」,旗上畫神人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明代小說《西遊記》和《北遊記》都寫到電母,稱「金光聖母」或「朱佩娘」。

職能

雷公電母之職,原來是管理雷電。但是自先秦兩漢起,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史記》的《殷本紀》稱「武乙無道,暴雷震死」。王充《論衡》的《雷虛》篇稱「盛夏之時,雷電迅疾,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其犯殺人也,謂之陰過,飲食人以不潔凈,天怒擊而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響噓矣」。其雷電都具有代天行道、懲罰陰過、震死暴雷的意思。道教繼承中國古代對雷公電母的信仰。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在其編定的《道門科範大全集》的多種祈求雨雪的科儀中,都以雷公電母作為主要啟請的神靈。北宋以後的神霄派、清微派道士施行雷法,《道法會元》稱雷法之基礎是「氣」,「道中之法者,靜則交媾龍虎,動則叱吒雷霆」,而雷公作為主管雷霆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即雷祖)的下屬神靈,在施法中予以迎送、召喚、調遣和施雷等事。

奉祀

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和廟宇中,常有雷公電母的供奉。雷公神像作力士狀,裸胸袒腹,背插雙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巴長而銳,足如鷹爪。左手執鍥,右手執鎚,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世稱雷公江天君。電母之像則容如女,貌端雅,兩手執鏡,號曰電母秀天君。雷公神誕之日為六月二十四日。道教信徒一般只是在祈求雨雪時才奉祀雷公電母,專門奉祀的已不多見。但在道教大型齋醮儀禮中仍列有雷公電母之神位。

參考資料

  1. 《搜神記》
  2. 《鑄鼎餘聞》
  3.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