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神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雨神,掌管降雨之神,也稱「雨師」。有關雨神的信仰起源甚古。殷商時期,雨神是女神,名媚。西周時期,稱「雨師」。西漢之後,人們奉赤松子為雨師,求雨祭神一般用奏樂、歌舞的儀式,也有用柴燃燒供物的獻祭。《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伐黃帝,曾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周禮‧大宗伯》載:「以楠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漢人在以箕星為風伯的同時,則以畢星為雨師,如蔡邕《獨斷》載:「雨師神畢星,其象在天,能興雨。」《風俗通義‧祀典》稱:「土中之眾者莫若水,雷震百里,風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異於雷風,其德散大,故雨獨稱師也。醜之神為雨師,故以乙丑日祀雨師於東北,土勝水為火相也。」當時雨神已被列入國家祀典。據《列仙傳》載,歷代雨神各有不同,例如:赤松子是神農時雨師,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赤將子輿是黃帝時人,不食五穀而啖百草花,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因時時於市門中賣繳,故亦被稱「繳父」。《抱樸子內篇》則載:河伯是華陰人,姓馮夷,字君平,水神,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

參考文獻

《列仙傳》,見《道藏》,第5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