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集贤院,是唐宋元时期中央朝廷的文化机构。据《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改集仙殿为集贤殿,改丽正殿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改丽正殿修书使为集贤书院学士。集贤殿书院简称集贤院,以宰相一人为集贤院学士,还有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等,其职负责搜集校写经籍,并有搜求天下图书,网罗遗逸、贤才、隐滞之责。自设置集贤院学士、直学士之后,唐代许多著名文士都曾获得集贤院学士、直学士的称号,成为其学术地位的荣耀标志。唐代集贤院的藏书很多,史称“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开元时期集贤院藏书已逾八万卷。据《新唐书‧艺文志》〈序〉说:集贤院著录图书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唐代学者著书还有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宋代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称为“三馆”,负责掌理秘书图籍。集贤院置大学士由宰相兼领,并设学士、直学士、修撰、校理等官。元代图籍归“秘书监”管理,“集贤院”执掌与前代有所不同,如《元史‧百官志三》载:元代集贤院负责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凡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都归集贤院管理。

参考文献

  1.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