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院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集賢院,是唐宋元時期中央朝廷的文化機構。據《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志〉載: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改集仙殿爲集賢殿,改麗正殿修書院爲集賢殿書院,改麗正殿修書使為集賢書院學士。集賢殿書院簡稱集賢院,以宰相一人爲集賢院學士,還有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等,其職負責搜集校寫經籍,並有搜求天下圖書,網羅遺逸、賢才、隱滯之責。自設置集賢院學士、直學士之後,唐代許多著名文士都曾獲得集賢院學士、直學士的稱號,成爲其學術地位的榮耀標誌。唐代集賢院的藏書很多,史稱「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開元時期集賢院藏書已逾八萬卷。據《新唐書‧藝文志》〈序〉說:集賢院著錄圖書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唐代學者著書還有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宋代設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稱爲「三館」,負責掌理秘書圖籍。集賢院置大學士由宰相兼領,並設學士、直學士、修撰、校理等官。元代圖籍歸「秘書監」管理,「集賢院」執掌與前代有所不同,如《元史‧百官志三》載:元代集賢院負責提調學校、徵求隱逸、召集賢良。凡國子監、玄門道教、陰陽祭祀、占卜祭遁之事,都歸集賢院管理。

參考文獻

  1.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志〉(北京:中華書局,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