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應化錄”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隨機應化錄 |編著=何道全撰 賈道全編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正統道藏字號=成 |涵芬樓本冊數=7...')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27
 
|中華道藏冊數=27
 
}}
 
}}
'''隨機應化錄''',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何道全]]撰述,門人[[賈道全]]編集。約成書於洪武辛巳年(1401)。二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此書前半部收錄何道全雲遊諸方時隨機應答之語錄、詩詞近五十則,後半部分收錄何道全詩詞歌贊近五十首。其應答對象或僧或道,文辭俚俗而理趣較深。所說皆為全真教旨,與[[王重陽]]等全真祖師格調相近。大略以功行雙修,福慧雙全為玄門綱宗,以明心養性為修行旨要。其見性參玄之說,頗近於禪。謂欲見本來面目,須屏息諸緣,六根清靜,纖毫不立,寸絲不掛。更須向境物上磨煉心地,於一切處輕快過去,不滯著諸緣,「應事若風鳴萬籟,鑒物似月照千江」。定處不動,不定處也不動,方入無心三昧,真靜真定。又謂修行應體用相兼,「道之用要安人利物,道之體須無為清靜」。對道教煉氣保精術及內丹命功亦有闡釋,謂初學之人可習養身安樂四法,以卻病延年。內丹以乾坤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以靜定、慧照為水火,和合三寶,久煉成丹。其詩詞多詠物之作,吟詠火筋、竹杖、燈扇、餅粟等物,皆寓以全真教旨。此書對研究明初全真道頗為重要。
+
'''隨機應化錄''',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何道全]]撰述,門人[[賈道全]]編集。約成書於洪武辛巳年(1401)。二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此書前半部收錄何道全雲遊諸方時隨機應答之語錄、詩詞近五十則,後半部分收錄何道全詩詞歌贊近五十首。其應答對象或僧或道,文辭俚俗而理趣較深。所說皆為全真教旨,與[[王重陽]]等全真祖師格調相近。大略以功行雙修,福慧雙全為玄門綱宗,以明心養性為修行旨要。其見性參玄之說,頗近於禪。謂欲見本來面目,須屏息諸緣,六根清靜,纖毫不立,寸絲不掛。更須向境物上磨煉心地,於一切處輕快過去,不滯著諸緣,「應事若風鳴萬籟,鑒物似月照千江」。定處不動,不定處也不動,方入無心三昧,真靜真定。又謂修行應體用相兼,「道之用要安人利物,道之體須無為清靜」。對道教煉氣保精術及內丹命功亦有闡釋,謂初學之人可習養身安樂四法,以卻病延年。[[ 內丹]] 以乾坤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以靜定、慧照為水火,和合三寶,久煉成丹。其詩詞多詠物之作,吟詠火筋、竹杖、燈扇、餅粟等物,皆寓以全真教旨。此書對研究明初全真道頗為重要。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94-395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94-395頁。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明代道教經典]][[Category: 全真道]][[Category: 內丹]]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明代道教經典]][[Category: 全真道]][[Category: 內丹]]
 
[[en: Record of Conversions Made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en: Record of Conversions Made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2013年9月22日 (日) 16:56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隨機應化錄
編  著:何道全撰 賈道全編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太玄部 成字號
涵芬樓本第740冊
新文豐本第40冊
三家本第24冊
道藏提要:編號1065
中華道藏:道教論集全真文集
第27冊
 

隨機應化錄,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何道全撰述,門人賈道全編集。約成書於洪武辛巳年(1401)。二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此書前半部收錄何道全雲遊諸方時隨機應答之語錄、詩詞近五十則,後半部分收錄何道全詩詞歌贊近五十首。其應答對象或僧或道,文辭俚俗而理趣較深。所說皆為全真教旨,與王重陽等全真祖師格調相近。大略以功行雙修,福慧雙全為玄門綱宗,以明心養性為修行旨要。其見性參玄之說,頗近於禪。謂欲見本來面目,須屏息諸緣,六根清靜,纖毫不立,寸絲不掛。更須向境物上磨煉心地,於一切處輕快過去,不滯著諸緣,「應事若風鳴萬籟,鑒物似月照千江」。定處不動,不定處也不動,方入無心三昧,真靜真定。又謂修行應體用相兼,「道之用要安人利物,道之體須無為清靜」。對道教煉氣保精術及內丹命功亦有闡釋,謂初學之人可習養身安樂四法,以卻病延年。內丹以乾坤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以靜定、慧照為水火,和合三寶,久煉成丹。其詩詞多詠物之作,吟詠火筋、竹杖、燈扇、餅粟等物,皆寓以全真教旨。此書對研究明初全真道頗為重要。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94-3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