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生平

陆修静(406-477年),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吴兴东迁人,字元德,号简寂,三国东吴丞相陆凯的后裔。自少修习儒学,博览强识。又性喜道术,精研玉书。长大后,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居云梦山,为搜求道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

弘道

南朝宋元嘉末年,陆修静市药至京师,宋文帝刘义隆钦其道风,召入内宫,讲理说法。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之尊,执门徒之礼。后避太初之乱南游,至庐山建立道观,隐居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他应诏再赴建康,明帝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在此期间,他大开法门,深弘奥典,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光,于斯为盛。其弟子最著名者为孙游岳,李果之等。

对道教的整理

陆修静针对当时的一些不利于道教发展的流弊,提出一些整顿措施:

  1. 他禁止道官自行署职,实行以功德按级晋升制度。
  2. 他十分重视道教斋仪的作用,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主张修道应当用礼拜,诵经,思神三种方法,以洗心洁行,心行精至,达于至道。他编撰了斋戒仪范类道经百馀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备。经他清整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
  3. 他对道教经典进行整理和分类,据说他共著录道家经书并药方,符图一千二百二十八卷。他编成了《灵宝经目》一书,大大推进灵宝派的发展。他创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典籍分类体系,为隋唐以后历代整理道书,编修道藏所沿用。

参考资料

  1. 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 《中国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