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俗安城王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阜俗安城王,湖州城隍的封号。湖州城隍亦称“府庙”,即府城隍庙,在市内府庙前街,又称“庙里庙”。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府城隍庙在府治东北阜安坊,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宋绍兴间在阜安坊西。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于今所。其后,明成化、万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屡有修建。同治初毁,同治十年(1871年)郡人沈丙莹、钮福皆、陈烈等募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湖州知府雷轮所撰并书的〈重修城隍庙记〉(尚存)称:“神(指本府城隍)于后唐清泰元年封阜俗安城王,前明洪武年间封威灵公,第有爵号而不著姓名。其以姓名称,则自陆稳一碑始。”同治《湖州府志》载,陆稳为湖州人,他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曾撰写过〈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今不存),湖州府城隍即是明代成化八年(1472年)来湖州为知府的劳钺。劳钺在清同治《湖州府志》有传。明弘治《湖州府志》载:“其字廷器,九江人,进士,成化八年知湖州。勤慎梗介,政多恺悌。建府学及城隍庙,工程浩繁,而财力不匮。尝纂郡志。”他修的明成化《湖州府志》今尚存。1949年之前,府庙正殿前的大门上悬著“劳公祠”三个大字。传说劳钺曾帮助百姓治虫,自己却吃蝗虫而死,这个传闻表达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