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皂山崇真宫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为道教灵宝派的祖山。

崇真宫是该山的主观,坐落在该山东峰(骆驼峰)之南麓。原名阁皂观。据宋周必大〈记阁皂登览〉引唐道士许玄真《山记》云:阁皂山旧有灵山(或作灵仙)馆,焚于隋。唐有道士程信然望气至此,掘地得铁钟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遂立草堂。先天元年(712年),道士孙道冲建构殿宇,获朝廷赐名阁皂观。

宋代是阁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来此修道。宋真宗于大中祥符(1008-1016年)中,以其曾用过的年号“景德”敕名阁皂观。宋真宗天熙四年(1020年)和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年,景德观两次遭遇火灾焚毁,旋即修复。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赐号崇真宫。当时该宫观规模宏大。南宋周必大〈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说:御书阁后设传箓坛,徽宗朝给元始万神铜印。又据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周必大〈记阁皂登览〉所载,当时“道士数百人环居其外,争占形胜,治厅馆,总为屋千百间,江湖宫观未有盛于斯者”。南宋理宗时,又将崇真宫加号为“大万寿崇真宫”。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曾撰有〈阁皂山崇真宫昊天殿记〉详细记载了崇真宫昊天殿的情况。另据元代文人袁桷〈临江路阁皂山万寿崇真宫住持四十六代传箓嗣教宗师杨伯晋升加太玄崇德翊教真人〉一文,可知崇真宫住持是灵宝派的传箓嗣教宗师,传授灵宝法箓的元始宗坛就设在崇真宫中。

入元以后,阁皂山道教渐趋衰落。至正十二年(1352年),崇真宫遭山寨之变,台基殿宇俱毁。明洪武(1368-1398年)初,道士徐麟洲复之。但到宣德八年(1433年),该宫观又因山民不小心遗火而大半被焚毁。万历(1573-1619年)间,道士刘开化企图重修宫观,终因财力有限,无法实现。当时只剩下仙公殿、东岳殿、丹井尚存。清末民初,有著名道士欧阳明性,能医善药,武功高强,他住持崇真宫后,殿堂才慢慢地有所修复。但到1949年,宫内只剩三位道士,后也都陆续回家务农去了。

1990年代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阁皂山的道教名胜古迹正逐渐修复。崇真宫已经开始重建,初具规模,大殿中供奉葛仙翁张天师许真君的塑像。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引资,准备恢复崇真宫昔日的盛况。

参考资料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阁皂山”,知识出版社(上海)1994年版。
  2. 尹志华编著:《道教旅游指南》第90-91页“阁皂山”,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3. 李绍华撰:“阁皂山概述”,载《中国道教》1994年第3期。
  4. 中国道教协会主编:《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749页“阁皂山崇真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