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籙醮儀

出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金籙醮儀,專為帝王而設的醮儀,屬於靈寶醮法之一,大約起於南北朝時期。《正統道藏》中以「金籙」為名的齋醮科儀約有十七種,如《金籙齋啟壇儀》、《金籙大齋宿啟儀》、《金籙大齋啟盟儀》、《金籙大齋補職說戒儀》、《金籙齋三朝儀》、《金籙齋懺方儀》、《金籙解壇儀》、《金籙設醮儀》、《金籙放生儀》、《金籙祈壽三朝儀》、《金籙上壽三獻儀》、《金籙延壽設醮儀》、《金籙齋玄靈轉經三朝行道儀》、《金籙十迴度人三朝開收儀》、《金籙十迴度人三朝轉經儀》、《金籙投簡儀》,收入洞玄部威儀類。這些醮儀的內容有「懺方」、「放生」、「祈壽」、「度人」、「投簡」、「懺方」、「放生」、「祈壽」、「上壽」、「延壽」等,其目的是為了保佑國家統一、天下太平、「萬方依賴」、「四時順序」、「萬國咸寧」,或為了祝皇帝「長壽安康」、「聖壽綿長」等。關於南北朝的金籙醮壇,《洞玄靈寶五感文》中有詳細記載。到了唐代,金籙道場有了更大的規模,如杜光庭編《金籙齋啟壇儀》對此時齋壇的設置有詳細記載。由於金籙齋是皇家齋儀,所以需要龐大的花費。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頒佈《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範》,將「齋」和「醮」並稱。據今人莊宏誼著《明代道教正一派》對明代帝王舉行醮儀的統計,整個明代皇家舉行齋醮227次,其中史載稱「齋」的僅十二次,而稱「金籙齋」的有五次,另有稱「金籙醮」的一次。許多原屬於金籙齋的內容,均被列為「祈晴醮」、「保鎮國祚醮」、「保民大醮」等。明清以後,道教儀式中新增的文獻則很少冠以「金籙」之名。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莊宏誼: 《明代道教正一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