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语录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语录是个人讲话或者二人以上人士对话的辑录。道门语录是道教界人士讲道、学道、传道的言论辑录。从形式上看,道门语录属于散文一类。就发生而论,语录体散文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如儒家圣人孔夫子的言论,其弟子记录而成《论语》一书,这就是中国早期的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

正如其他宗教团体一样,道教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之中,道门中人师徒授受,他们一起探究道教的教义思想、方术、符法、科仪等等。在其探究过程中,他们或者师徒对话,或者围绕某一个问题,由道师讲授,门徒记录。此类活动,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诸多的语录。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大部分篇章实际上就是采取语录体的形式。有的篇章是真人问神人,有的篇章是信徒问天师。例如该书乙部围绕如何才能“常喜”的问题,真人与神人展开了一系列对话。通过层层解释,神人告诉真人:凡人都处于穷困状态,而唯独信道的“我”能够长存,这就是“常喜”。像这种对话构成了《太平经》的最大特色。《太平经》语录特色的形成,这与巫祝活动与方士的谶语制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巫祝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请神降临,当“神”降临的时候,就会有“神语”,于是在场的信徒就赶快记录;另外,天师、真人们喜欢稽校古书。在稽校过程中,他们往往进行摘录,这也形成了一部分语录。

由《太平经》所开创的传统,在后来的道教活动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从魏晋以后,道门语录的文本逐步丰富起来。考道教经书总集,以“语录”命名的经书就为数不少。如《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海琼白真人语录》、《晋真人语录》、《清庵莹蟾子语录》等十馀种,其他类似形式的书名尚有许多。

道门语录在道教传教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些语录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探讨的是道教中有关教义的普遍问题或当时思想上的前沿问题。许多道教思想家往往也通过语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道教哲理的理解与思考;在形式上,道门语录句式简练、用语相对质朴,有口语化特色。为了使受众比较容易明白,道教中的领袖人物往往使用各种人们熟悉的修持手法,例如类比、比喻等等。为了使得所阐述的义理具有概括性,道门语录长话短说,提炼出许多口诀、歌谣、谚语,这就使道门语录所运载的思想义理也具有深刻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