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研究计画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藏辑要研究计画由莫尼卡(Monica Esposito)主持、维习安副主持,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执行,并得到了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合作,而研究经费由由台湾蒋经国基金会和日本学术振兴会赞助。此计划旨在发掘、整理与出版关于《道藏辑要》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

计划背景

《道藏辑要》是明清时期最有价值的道教经典选本,但其成书过程至今仍是个谜。一般认为,该书至少有三个不同版本:

  1. 1700年左右彭定求编辑的版本;
  2. 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蒋元庭编辑并刻板印刷的版本;
  3. 1906年贺龙骧彭瀚然于四川成都二仙庵以《重刊道藏辑要》为名编纂出版的本子。

此计划研究者认为,彭定求编集第一个版本的说法完全是臆造的,而蒋元庭本才是所有流通本的底本。此计划即通过搜集和整理不同版本的《道藏辑要》,特别是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库等)及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的蒋元庭本,认真而深入的分析其形成基础,进而达到以下目标;

  1. 编纂一部《道藏辑要》不同版本的分析注疏式编目;
  2. 印刷或出版关于《道藏辑要》全文的分析性文章;
  3. 整理出高质量的《道藏辑要》所收藏外经典及其异本的电子资料;
  4. 开发出多功能全文检索系统与相关知识的创新方法、研究工具;
  5. 以电子资料方式出版一套由权威专家批注与校订的经典,目的是为了深化中国道教文化的研究,同时为宗教学、文献学及其他科研领域的专家提供特定的高品质工具。

项目阶段

此计划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道藏辑要》藏外经典的输入

将首先输入未被收入《正统道藏》中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道教的性质、发展过程与表现形态是不可或缺的资料。《道藏辑要》外道书的数目估计在一百种左右。维习安带领一个团队将经典输入到电脑,并置于多个通道,配以不同的版本标签。他们还将利用经典比较系统(该系统是维习安博士与他的团队在制作电子中文佛教经典 CBETA 过程中开发的),并参照已有的简体及繁体中文电子资料 (TEI) 改进输入经典的质量,最终形成的高质量电子资料,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电子经典化的开创性方法

伴随著印刷文本的发展,标题页、目录、页码、章节题目、标点符号以及索引等新的规范先后出现,而其内容的完善则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新兴的媒介,电子经典虽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仍缺少足够的方法。在此项目中,一个道教专家小组将致力于开发、完善一套适用于中文电子经典的新方法,以提高中文电子经典的质量、相关性,有利于其在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在这一领域中,维习安博士为在线参与者开发特殊编辑环境的同时,进行标志设计以适应中文电子经典的需要,并且根据《道藏辑要》经典的要求进行调整,利用这一工具,参与者将根据所选经典的内容与其他资料(这些资料的累积将形成有关近代道教与一般意义上的道教知识资料库)制作个性化的新的标签与ID代码。

电子版与印刷版文本的出版

《道藏辑要》藏外经典的最终输入成果以及《道藏辑要》不同版本的目录在互联网上公布。在强调新方法与电子经典的同时,本项目亦预定出版《道藏辑要》大全三卷:

  1. 第一卷:《道藏辑要》的介绍及其编纂的历史。收录关于藏外经典的条目,围绕以下的主题:道教世界观(包含受佛教与儒家思想启发而作的文章)、道教的戒律以及内丹(包括炼丹书的评论与吕洞宾的内丹传承)。
  2. 第二卷:《道藏辑要》中《正统道藏》所收文献的分析性研究,特别著眼于其构成与内容的异同。
  3. 第三卷:《道藏辑要》注疏式编目及其不同版本的目录。

参考资料

  1. 道藏辑要研究计划
道藏源流
唐代 三洞琼纲
北宋 大宋天宫宝藏 | 云笈七签 | 万寿道藏
南宋 琼章宝藏
金代 大金玄都宝藏
元代 玄都宝藏
明代 正统道藏 | 万历续道藏
清代 道藏辑要
民国 道藏精华录
当代 道藏精华(1956至1979年) | 庄林续道藏(1975年) | 藏外道书(1992年)
中华续道藏(1999年) | 敦煌道藏(1999年) | 道书集成(1999年)
中华道藏(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