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藏輯要研究計畫由莫尼卡(Monica Esposito)主持、維習安副主持,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執行,並得到了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國遠東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合作,而研究經費由由台灣蔣經國基金會和日本學術振興會贊助。此計劃旨在發掘、整理與出版關於《道藏輯要》的各類學術研究成果。

計劃背景

《道藏輯要》是明清時期最有價值的道教經典選本,但其成書過程至今仍是個謎。一般認為,該書至少有三個不同版本:

  1. 1700年左右彭定求編輯的版本;
  2. 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蔣元庭編輯並刻板印刷的版本;
  3. 1906年賀龍驤彭瀚然於四川成都二仙庵以《重刊道藏輯要》為名編纂出版的本子。

此計劃研究者認為,彭定求編集第一個版本的說法完全是臆造的,而蔣元庭本才是所有流通本的底本。此計劃即通過搜集和整理不同版本的《道藏輯要》,特別是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東京大學、東洋文庫等)及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的蔣元庭本,認真而深入的分析其形成基礎,進而達到以下目標;

  1. 編纂一部《道藏輯要》不同版本的分析註疏式編目;
  2. 印刷或出版關於《道藏輯要》全文的分析性文章;
  3. 整理出高質量的《道藏輯要》所收藏外經典及其異本的電子資料;
  4. 開發出多功能全文檢索系統與相關知識的創新方法、研究工具;
  5. 以電子資料方式出版一套由權威專家批註與校訂的經典,目的是為了深化中國道教文化的研究,同時為宗教學、文獻學及其他科研領域的專家提供特定的高品質工具。

項目階段

此計劃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道藏輯要》藏外經典的輸入

將首先輸入未被收入《正統道藏》中的經典。這些經典對於研究中國近代道教的性質、發展過程與表現形態是不可或缺的資料。《道藏輯要》外道書的數目估計在一百種左右。維習安帶領一個團隊將經典輸入到電腦,並置於多個通道,配以不同的版本標簽。他們還將利用經典比較系統(該系統是維習安博士與他的團隊在制作電子中文佛教經典 CBETA 過程中開發的),并參照已有的簡体及繁体中文電子資料 (TEI) 改進輸入經典的質量,最終形成的高質量電子資料,為後續工作奠定基礎。

電子經典化的開創性方法

伴隨著印刷文本的發展,標題頁、目錄、頁碼、章節題目、標點符號以及索引等新的規範先後出現,而其內容的完善則經歷了漫長的幾個世紀。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新興的媒介,電子經典雖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仍缺少足夠的方法。在此項目中,一個道教專家小組將致力於開發、完善一套適用於中文電子經典的新方法,以提高中文電子經典的質量、相關性,有利於其在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在這一領域中,維習安博士為在線參與者開發特殊編輯環境的同時,進行標誌設計以適應中文電子經典的需要,並且根據《道藏輯要》經典的要求進行調整,利用這一工具,參與者將根據所選經典的內容與其他資料(這些資料的累積將形成有關近代道教與一般意義上的道教知識資料庫)製作個性化的新的標簽與ID代碼。

電子版與印刷版文本的出版

《道藏輯要》藏外經典的最終輸入成果以及《道藏輯要》不同版本的目錄在互聯網上公佈。在強調新方法與電子經典的同時,本項目亦預定出版《道藏輯要》大全三卷:

  1. 第一卷:《道藏輯要》的介紹及其編纂的歷史。收錄關於藏外經典的條目,圍繞以下的主題:道教世界觀(包含受佛教與儒家思想啟發而作的文章)、道教的戒律以及內丹(包括煉丹書的評論與呂洞賓的內丹傳承)。
  2. 第二卷:《道藏輯要》中《正統道藏》所收文獻的分析性研究,特別著眼於其構成與內容的異同。
  3. 第三卷:《道藏輯要》註疏式編目及其不同版本的目錄。

參考資料

  1. 道藏輯要研究計劃
道藏源流
唐代 三洞瓊綱
北宋 大宋天宮寶藏 | 雲笈七籤 | 萬壽道藏
南宋 瓊章寶藏
金代 大金玄都寶藏
元代 玄都寶藏
明代 正統道藏 | 萬曆續道藏
清代 道藏輯要
民國 道藏精華錄
當代 道藏精華(1956至1979年) | 莊林續道藏(1975年) | 藏外道書(1992年)
中華續道藏(1999年) | 敦煌道藏(1999年) | 道書集成(1999年)
中華道藏(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