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十二种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书十二种》(又名《指南针》)收录于《藏外道书》第8册。清代全真道龙门派道士刘一明(1734-1821年)撰著。刘氏号悟元子,又号素朴散人、被褐散人,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他幼年即留心炼养,但不得真传,家累万金,弃而学道。曾云游陕西、四川、甘肃等地,参学访道多年。“后遇龛谷老人,即分邪正;复遇仙留丈人,群疑尽失。”于是彻悟丹道秘奥,隐于今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并设坛传法,著书立说。其道书著作有二十馀种,民国初年汇列成集,称为《道书十二种》。《道书十二种》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常郡护国庵刊本、民国二年(1913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集成书局石印本等。后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据常郡护国庵本,并以上海翼化堂本校勘补缺,于1990年7月出版之影印本,是目前之最佳版本。该书原名《指南针》,收书十二种,后收书增加,但仍沿袭此名。现共收书十七种,可大概分为两类:

  • 一为注释,计有:《易理阐真》(含《周易阐真》五卷,《孔易阐真》二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直指》(含《参同契经文直指》三卷,《参同契直指笺注》三卷,《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二卷),《黄庭经解》一卷,《百字碑注》(附《黄鹤赋》)一卷,《敲爻歌直解》一卷,《悟真直指》四卷,《金丹四百字解》一卷,《无根树解》一卷,共九种。
  • 一为撰著,计有:《修真辨难》、《修真后辨》各一卷,《修真九要》一卷,《通关文》二卷,《神室八法》一卷,《象言破疑》二卷,《会心集》(含《会心内集》二卷,《会心外集》二卷),《西游原旨》一卷,《悟道录》二卷,共八种。

从上述篇名目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道书十二种》主要是以阐释易理和金丹理论为主的著作丛书。其写作手法主要是通过诠释一些基本的经典来解说阴阳易理及内丹修炼的要义精髓、方法次第、功夫境界,历数了修持过程中将会遇到的诸多疑难问题、障碍关卡,并点明了相应的破碍、除惑之法。该书所述的丹道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清代较有影响的一部宏观内丹学著作。

在序文中,刘一明回顾了自己学道求道的经历,总结了自身修道的经验,阐释了自己的修行心得。认为性命之学就是中正之道,中正之道是贯穿儒释道三教教理的核心:“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乃贯通三教之理也。”他对背离此中正之道者提出了批评,认为舍中正之道而误入歧途,则是邪道,并告诫修道者当辨明是非。又说,更有一些人杜撰伪书、漫传邪说,使许多良材至于丧命,可以说是误人误己。他认为中正之道当于自身中求得,并以“指南针”比喻认为:正道如罗盘之定子午之针,盘转而针永不动,学道者当明此中正之道,去邪扶正。

参考资料

  1. 刘一明:《道书十二种》,《藏外道书》(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第8册。
  2.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四卷,第十一章第七节。
  3.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80至183页。
  4. 钟肇鹏主编:《道教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