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繪畫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繪畫道教藝術中最主要的門類,就題材內容的不同一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與道教儀軌相關的圖畫,如供奉禮拜用的神仙像軸、裝飾用的壁畫彩繪、修行用的存想圖和修煉圖等,這類圖畫的繪製相對嚴謹;第二類,是文人取材於道教信仰的畫作,這類畫作帶有文人的創作和想像;第三類,是道士畫家的作品,這類作品的內容並不一定與道教信仰相關。

壁畫

道教壁畫的設置是與道教建築相互配合的,它一方面有裝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信仰的意義。殿堂內的造像和壁畫同樣莊嚴神聖,在殿堂設計上兩者互相結合,壁畫既製造了視覺的延伸,也構造了神聖空間的延伸。在三清殿東西兩壁上繪畫的朝元圖,就特別顯示了道教壁畫這個特點。此外,壁畫還是歷代道教神仙譜系的珍貴記錄。從眾神仙在壁畫上主次、位置、服飾等不同,可以說明不同時期、不同宗派神譜的變化。

黃籙神像

黃籙道場上供奉的畫像稱作黃籙神像(黃籙圖、黃籙幀子)。由於道教黃籙道場和佛教水陸道場相當類似,所以民間也稱黃籙道場為水陸道場,其所供奉的黃籙神圖也稱水陸畫。佛道的水陸法會規模都相當盛大,一堂水陸畫少則數十幅,多則一、二百幅不等。雖然佛教和水陸畫繪製的主神和護法神固然有所區別,即佛教繪製佛陀、菩薩、天王、明王、韋馱、十大弟子、羅漢、大士、水陸緣起圖等,而道教繪製三清四御三官元帥天將天師真人等,但在此以外圖畫的星辰之神嶽瀆山川之神、儒家聖賢、民間俗神、冥府地獄等則可說基本相同。同時,在儒釋道三教交涉下,佛教和道教水陸畫都出現道教神仙、佛陀菩薩、儒家聖賢共聚一堂的情況。

文人道畫

道釋人物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題材,其中以描繪道教神仙和故事為主。歷史上擅寫道畫的有東,東晉顧愷之、南朝張僧繇、唐代閻立本、吳道子、梁令瓚、周昉、五代陸晃、宋代李公麟、武宗元、元代顏輝、趙孟頫、王蒙、劉貫道、倪瓚等。

道士畫作

傳統文化認為琴棋書畫既可供閒情逸致,也可作修身養性,因而歷來道士閒暇時多有習畫,其中陶弘景張素卿厲歸真李德柔張彥輔黃公望倪瓚張雨方從義朱耷(八大山人)等都是躋身畫史的名家。道士畫作的取材相類於一般文人畫,內容並不一定以道教信仰或思想為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