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17年8月22日 (二) 15:2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 |author=景安寧 |publisher=北京:中華書局,2012。 |series= |isbn=9787101086881 }} '''《道教全...”)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

9787101086881.jpg

作者:景安寧
出版:北京:中華書局,2012。
書號:9787101086881
 

《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景安寧所著並於2012年出版。全書以全真教宋德方派系之宮觀系統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全真道教的宮觀形制、造像設置,及兩者與全真祖師之關係。

內容簡介

全真教是王重陽於晚年所創立的新宗教,強調道、佛、儒三教合一。自大師丘處機西行並獲得官方優待後,全真教逐迅速發展起來。到第三代大師主教時,其已成為北方道教大宗,勢力遠遠超過其他道內新教派,如大一道和太一教。然而,同一時間,佛教的力量亦逐漸復蘇,並因不願屈居於道教之下而與道教分庭抗禮。是以,全真教轉而強調自身的道教正宗,是為傳統道教的正統法嗣。

宗教常常依靠經典、聖殿、聖像樹立權威。為了創立和宣示全真教的道教正統地位,第三代大師主教宋德方不單在戰火不斷的時期發起搶救道教經典,主持編收七千八百餘卷的道書總集《玄都寶藏》;更在各地建宮造像。他甚至在北方幾處偏僻的山區裡開鑿石窟形制的道教宮觀,以樹立永久性宮觀造像典範。因著其編撰經典和建宮造像的作為,使全真教列祖譜系得以發展,並融入至傳統道教三清六御的主尊、主神體係裡,全真祖師因而一舉成為道教神系中的正統嫡系宗主。不特止,宋德方的全真列祖正宗道統論更成為往後全真宮觀建設和造像設置的主導思想。

由於宋德方派系的宮觀遠較其他派系的多,且有實例存世,故將研究聚焦於宋德方門下之宮觀。全書除了關注宮觀的社會作用,與其歷史、經濟和宗教儀式外,亦特別注重當中的形制和造像設置。作者試圖將現存及記錄於文獻內的全真宮觀結合起來,且置於特定的歷史、宗派環境中作比較和觀察,力圖找出全真宮觀在形制和造像設置方面的主要特點。內容方面,共分為五大章節,並以論點「全真祖師之『金蓮正宗』地位是為全真教宣教及宮觀造像的經典主題」貫穿全文。第一章主要介紹王重陽和全真教之興起,然後接續討論全真列祖譜系的形成。第三章為宋德方派系宮觀及其他全真宮觀的考察,其後的第四章則探討全真教石窟。進入最後一章,作者逐分析永樂宮之建築、雕塑和壁畫所體現的全真列祖思想。

目錄

  • 前言
  • 第一章:全真祖師
    • 第一節、王重陽與全真教的誕生
    • 第二節、全真第二代大師的傳教
  • 第二章:全真祖師譜系
    • 第一節、早期的全真祖師譜系
    • 第二節、宋德方的全真列祖道統論
      • 1、宋德方生平
      • 2、宋德方的《全真列祖賦
      • 3、宋德方門人與全真列祖說的傳播
    • 第三節、全真掌教與全真列祖論
  • 第三章:全真宮觀
    • 第一節、全真教建觀造像的理論
    • 第二節、宋德方法派宮觀名錄
    • 第三節、《披雲真人門下法派名氏之圖》所列宮觀舉要
      • 1、上都路雲州金閣仙山敕賜崇真觀
      • 2、大都路清都觀
      • 3、大都路明遠庵
      • 4、安邑縣樂全觀
      • 5、安邑縣玉京觀
      • 6、絳州玄都萬壽宮
      • 7、濟源洞雲觀
      • 8、孟州紫微宮
      • 9、孟州清虛宮
      • 10、濟源龍祥宮
      • 11、陝州太初觀
      • 12、平涼府崆峒問道宮
      • 13、鄂縣秦渡志道觀
    • 第四節、《披雲真人門下法派名氏之圖》未錄道觀舉例
      • 1、平陽路解州聞喜縣美良川河底村東華觀
      • 2、河中府河東縣玉泉觀
      • 3、河南懷慶路河內縣覃懷修真觀
      • 4、益都路密州諸城縣上清觀
      • 5、般陽府路萊州掖縣通仙觀
    • 第五節、其它全真宮觀舉例
      • 1、終南重陽萬壽宮
      • 2、大都長春宮、白雲觀
      • 3、亳州太清宮
      • 4、終南山宗聖宮
      • 5、開封大朝元宮
      • 6、文登昆嵛山東華宮
      • 7、秦州玉泉觀
    • 第六節、全真教宮觀造像百例(表格)
  • 第四章:全真石窟
    • 第一節、龍山石窟
      • 1、龍山早期石窟
        • 1.1、第4窟三天大法師龕
        • 1.2、第5窟玄真龕
      • 2、龍山全真石窟
        • 2.1、第1窟虛皇龕
        • 2.2、第2窟三清龕
        • 2.3、第3窟臥如龕
        • 2.4、第7窟七真龕
        • 2.5、第6窟辯道龕
      • 3、龍山全真石窟的特點
    • 第二節、神山(寒同山)石窟
    • 第三節、金閣山崇真觀長春洞
    • 第四節、昆嵛山紫府洞(東華洞)
    • 第五節、華山朝元洞
  • 第五章:永樂宮研究
    • 第一節、三大殿修建年代
    • 第二節、重陽殿王重陽畫傳的作者與壁畫的年代
    • 第三節、永樂宮總體設計的象徵意義

1、建築總體佈局 2、三清殿壁畫

  • 結語